波音烂成现在这个样子真的是因为得了“麦道病”吗?波音的问题,千言万语就两点可以归纳: 1、业务不赚钱,长年亏损,债务不断累积。大飞机制造业可是蓝星上最顶尖的高端制造业之一,波音和空客明明垄断了市场,但两家企业根本赚不到钱。作为年营收几百亿美元以上的巨头,波音年年亏损,空客的管理水平好点,每年利润也只有几千万美元,低得离谱。根本原因在于两家公司长年恶性竞争抢客,把大客机价格卷得极低,给各大航司疯狂打折,实销价格往往是定价的骨折。这一方面把其他竞争对手直接杀死,另一方面就造成了销量高但不赚钱的局面。两家企业背景和实力相当,加之某些地区大飞机订单往往涉及政治因素,会拿另一方来压价,作为乙方,哪怕这两家掌控着尖端技术,谈判桌上仍然是很弱势。按照波音的利润状况,珠三角小作坊老板看了都会摇头。空客这年利润刚好持平,似乎是有意为之,应当是欧盟当局补贴所致,否则也是亏得祖宗都认不得。 2、为扭亏和解决巨额债务,漠视了安全和质量。国外看似有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毕竟企业的主体还是人。波音连年亏损造成巨额债务,已经不堪重负,那么,任何一位波音CEO上场,作为职业经理人,就要想办法扭转亏损,把股价拉起来。但当利润凌驾于安全和质量,那么就必然隐藏祸患。交通安全人命关天,正常来说,标件要留有足够的安全冗余。合理怀疑,长年亏损的波音,为了节省成本,质量标准一直在下压,有如某些车企,用的是刚刚达到标准的零部件,成本压缩到极致。不出问题固然要Thank God,一但问题爆发,就被千夫所指,而,波音就是这种现状。 波音这些年,为了扭亏而做的努力,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公司中高层的“合谋”,吹哨人反而变成了“叛贼”,因为这涉及到17万人的饭碗,乃至国家竞争力。当降本成了企业文化,那么类似操作就不止是在民用飞机版块,也会蔓延到防务、空间与安全版块———这也是近期为什么波音好不容易把两个宇航员送上太空,却面临接不回来的尴尬,只能求助SpaceX的龙飞船来帮忙。 所以,这个锅真怪不到麦道头上。很多人提到日本和加拿大的大飞机项目夭折,总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指责美欧联手绞杀,这确是部份事实,但这只是小部份外因。真正的内因,在于两个国家的内部市场太小,根本养不活大飞机制造业。世界大飞机市场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其次到中国,中东等地,一旦美欧联手对你封闭市场,别说做大做强,想存活都很难。所以,日本和加拿大的大飞机项目,在打开欧美市场没门的情况下,且项目一拖再拖之下,投资人都失去信心。像巴西航空这种,专注支线细分市场,避免同波音、空客等巨头正面竞争。 现在中国制造业从低端起家,慢慢可以摸到大飞机的边缘,作为后起工业国,不要觉得自己很牛,世界上能造大飞机的国家起码有十个八个,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市场的残酷竞争,最后陆续退出。中国大飞机,除了内部市场,将来也得想办法多点出口,没有大规模的销量去分摊,成本也很难降下去,像C919,价格比空客波音同类机型还要贵,怎么竞争? 再说回波音本身,未来极可能像GE一样面临分拆。波音的问题是累积的,而且深受大环境和竞争格局影响,不断换CEO也很难解决积弊,除非进行技术革新,甩开空客,否则这个财务困局很难破解。市场就是这样,一旦你经营出现重大问题,替代你的潜在对手可能就已经在路上了。美国航空工业极为发达,能造大飞机的企业还有好几个,怎么撮合出下一个大飞机制造商去替代垂垂老矣的波音,这就考验美国市场的优化能力。
便宜吗
波音沉沦的罪魁祸首,就是换了印度人做CEO。三哥不仅霍霍波音而且从本土源源不断组团大舅哥来霉里见祸众国霍霍[捂脸哭]
波音高管换了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