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是否鸡娃,育儿只要把握一个底线就不会差。我昨天在听podcast比较火的育儿栏目:good inside,美国那边育儿关注点比较简单:
我不需要举全家资源托举
娃是不是学霸考不考得上好大学无所谓
我也不焦虑以后孩子会不会阶层滑落
只关心一点:不能entitled,就是这娃得有融入社会的能力,长大以后能独立生存。
主持人进一步解释,就是成年以后能忍受无聊,挫折来了,他(她)能自己面对,跌倒爬起。
想要这样一个社会性好的孩子,在儿童阶段不能给孩子搞特殊,举例几个情况:
在饭店门口排队,很无聊,你跟孩子说:没事我排队,你在边上玩吧!或者直接塞个手机。
在玩具店,娃想买某个玩具,撒娇耍赖,你心一软就买了,娃屡试不爽。
去饭店或菜场,优先点孩子喜欢的菜,大人的喜好可以牺牲。
总结就是家庭这个小环境随着娃转,娃要啥有啥,这种孩子以后大概率适应不了社会,砸自己手里[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