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称银川进入地震窗口期 据宁夏地震局测定,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永宁县附近,距离银川市中心仅9公里,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震中周边包括金凤区、西夏区、兴庆区等地,均有明显震感。从地理位置来看,此次地震位于银川沉积盆地内,而沉积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导致即便是较小的震级,也会让人们感受到较强的震动。
这一现象在近几次地震中都得到了体现:2024年12月24日的3.0级和3.6级地震,尽管震级不高,但因地震浅远且发生在夜间,人们的感知尤为强烈。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地震局明确提到银川已经进入“地震窗口期”。所谓“地震窗口期”,是指某一区域进入地震活动的高发期,通常表现为小震活动频繁、能量逐步释放。
这种“窗口期”有时会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期间可能发生更多的小震甚至中强震。近年来,银川及周边地区的多次小震,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佐证。
银川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殊。这种沉积层是由松散的泥沙、砾石和黏土堆积而成,地层相对软弱。当地震波穿过这些沉积层时,会因地层介质的差异而被放大,导致震感远超实际震级。
例如此次4.8级地震,虽不是强震,但盆地效应放大了震动,许多市民形容“房屋在晃,地面也在震”,可见这种地质特性对震感的显著影响。
此外,银川盆地内活跃的断裂带也是一个地震“高危区”。宁夏地震局工作人员表示,金凤区和永宁县均位于断裂带上,这使得这些地区更容易成为地震震中的“常客”。地震断裂带相当于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薄弱点,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地震。
预警与现实:为何地震来得“毫无预警”?
此次地震后,不少市民表示并未提前收到地震预警。事实上,地震预警并不是“预报地震”,而是当地震发生后,通过快速计算震中位置和波及范围,向未被波及区域发出警报。
这意味着,如果地震发生在脚下,预警系统很难赶在震感到来之前发出警报。此次4.8级地震震中距离银川仅9公里,地震波传到市区几乎是瞬间完成,因此预警无从发挥作用。
目前,地震预警系统更多用于远距离地震的警报,例如震中较远、波及时间较长的情况。这类预警虽然只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但在高铁减速、核电站紧急停机等领域已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浅远、近距离的地震,预警仍有一定局限性。
公众该如何应对?学会与地震共存
频繁的小震并不意味着需要恐慌。根据地震局专家的分析,小震往往是能量释放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地质活动规律。银川地区近些年的小地震并未导致严重损害,公众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科学避险。
第一,学会自救。 在室内避震时,牢记“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尽量躲避在坚固的家具下方或墙角,远离玻璃和悬挂物。在户外时,应迅速跑到空旷地带,避开高楼、广告牌、树木等可能坠落的物体。
第二,做好准备。 日常生活中,可以准备地震应急包,包括手电筒、矿泉水、干粮、药品和重要证件等。熟悉周边的避难场所,心中有数,行动才能从容。
第三,关注官方信息。 地震发生后,谣言容易滋生,公众应以地震局等权威机构的通报为准,避免被不实消息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宁夏地震史:
根据历史统计,宁夏曾发生过多次强震,其中最著名的是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这一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地震风险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时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