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狼牙山五壮士舍身跳崖时,被正在山洞修行的李圆忠道长目睹,他上前查看后,发现有两位战士没有掉进山沟,而是幸运地被树枝挂住,于是他立刻跑下山求援,这才救下了两位战士! 1941年,日本为报复八路军之前的百团大战成功,特派出大军对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打击。 岗村宁次指挥的日军首先对狼牙山区域发起了激烈的攻势。 狼牙山地形险峻。 日军估计这里可能藏有八路军的重要力量,因此动用了3500余人进行地毯式搜查。 第7连的士兵们接到任务,必须确保主力部队及大量民众的安全撤退。 他们利用狼牙山地形,英勇抵抗。 然而,随着7连的伤亡增加,连长刘福山也在激战中重伤。 最终,7连完成了撤退任务,但为防止日军追击,留下了6班和机枪组进行最后的掩护。 这些战士选择了不投降,他们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弹药和临时武器。 狼牙山的只有少数几条狭窄的小路可以通行。 五名战士在山顶利用自然的掩体,设立了多个伏击点。 手榴弹被他们巧妙地捆绑在一起。 在战斗中,尽管人数悬殊,五名战士不仅利用山地的优势进行反击,而且有效地利用了敌人的进攻模式,制造了多次伏击和反击。 到了中午,日伪军的进攻逐渐减弱。 五名战士使用剩余的弹药和手榴弹继续对抗,直至敌人的攻势完全瓦解。 在这场几乎不可能的战斗中,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四次强烈的冲锋。 完成了预定的的任务后,班长马宝玉决定撤离。 此时,尽管完成了任务,但敌军的增援已在路上。 战士们必须迅速作出决策。 他们向南,向棋盘陀顶峰撤退,这是一片被三面悬崖环绕的高地。 地势虽险,但却可以为他们提供最后的战术优势。 在撤退过程中,他们一路与追赶的敌军作战。 班长马宝玉在战斗中大腿受伤,即使子弹用尽,他们也用石块和沙土与敌人搏斗。 日军多次尝试冲锋,但均被这五位战士所阻挡。 日军感受到了深深的耻辱,决定不再急于结束这场战斗,而是企图将这五名战士生擒。 在绝望中,这些战士手挽手跳下悬崖,宁死不屈。 其中,班长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三人在跳崖时牺牲,而葛振林和宋学义因碰巧落在树枝上后来被李圆忠道长救下。 在战后,宋学义因战伤离开了战场,他先是在保定市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后回到家乡沁阳北孔村。 而葛振林在伤愈后继续留在部队,参与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另一方面李圆忠道长的生涯也令人注目。 李圆通出生于河北省满城县魏庄村的一个武术世家,原名李药夫。 年轻时,他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 曾一度加入了地方军阀的队伍,然而,身临战场的血腥,让他心生厌倦。 一日,他来到易县狼牙山的盘坨道观,深山中的清幽环境令他心境平和,渐渐地他开始远离尘世的纷争,专心修行道教。 在道观中,李圆通不仅精进道家理论,还深得针灸与草药之精髓。 许多患病的村民慕名而来。 然而,随着战争的蔓延,李圆通的内心也深感不安。 虽然他可以安于山中,避开战乱,但他作为一名道士,当地的百姓纷纷受到日军侵害,李圆通决定走下山来。 那时,李圆通已经59岁,年纪较大,但他依然毅然决然地投身抗战。 他和徒弟们协助八路军进行敌情侦察,还利用道观作为藏匿物资的安全点。 除此之外,李圆通凭借高超的医术,救治了大量伤员。 1941年,五壮士为掩护群众撤退,由于敌人追击激烈,五壮士最终选择跳崖逃生。 然而,副班长葛振林与战士宋学义幸运地在半山腰的树枝上生还。 正当他们奄奄一息时,恰巧遇到李圆通,他立即将两人救下,并用针灸和草药救治了他们的伤势。 李圆通的英勇与奉献很快为百姓传颂开来,也因此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日军对狼牙山地区进行报复性扫荡,李圆通的道观被彻底摧毁,众多弟子和无辜百姓惨遭屠杀。 幸运的是,李圆通因外出送情报未曾在此劫难中丧命。 回到道观后,眼前的惨状令他无比悲痛。 在屡次受到日军报复后,李圆通意识到自己已无法再在山中安然生活,他决定离开道观,开始四处云游。 李圆通的善行最终引起了八路军高层的注意。 朱德曾亲自派人去邀请李圆通为八路军服务。 然而,李圆通因年事已高且未从失去弟子的痛苦中完全走出,婉拒了这一请求。 1952年,他选择定居在恒山附近。 尽管年事已高,李圆通依然没有停下医治百姓的脚步,成为了山西省政协委员,广受民众敬仰。 他依旧不收分文,始终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1]刘梓云.宁死不屈,气节长存--对话狼牙山五壮士[J].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2024(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