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周微和她的母亲
文/Elaine
“我打你是对你的奖励“在家庭暴力下长大的孩子,以后很有可能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简单说一下这个症状,就是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这是由于当受害者处于极度恐惧又无法逃脱的环境时,他们为了缓解这种恐惧和无助,开始对加害者产生认同,来自于人的求生本能,大脑会自动调整认知,所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其实是一种认知失调,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在不健康的两性关系里不愿意离开的人。
周微母亲很有可能是从小受到过家庭虐待的人,于是她产生了认知失调,把爱和暴力划等号。她的大发雷霆来自于周微让她丢脸,比如学习不好,作业写不完,被老师点名。这里周微母亲又把孩子物化了,孩子就像是她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价值太低了,让她觉得没面子了。这一点是很多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下长大的孩子都有的共同体验,被物化,从而产生低自我价值和低自尊。
童年被家暴的孩子往往有一些创伤反应,他们可能缺乏安全感,在人际关系里很容易害怕和退缩。比如在社交场合中,一旦对方声音大了点,就会觉得自己要被伤害了,也可能会过度讨好别人,来避免被伤害。有这些不幸的童年遭遇的人啊,他们通过自我成长,其实也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的。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应对童年创伤的方法。首先,不要去认同你的父母,老师,同学,伴侣等一切人对你的物化,要敏锐的察觉到对方哪些行为是煤气灯效应。然后树立清晰的边界,这个界限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但心里一定要跟明镜似的,他眼里的你和你无关,他眼里的你不是真实的你。哪怕你有再多的缺点,你的存在都是最大的价值,始终谨记,你的价值来于你自己,你可以通过自己创造很多的价值。如果有人否定你,先思考他说的是真的吗?不要去为不存在的东西产生精神内耗。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