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大转型:离中国更远了,离美国更近了(中)
摘自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何律衡
消失的电池日
美国大选结束,马斯克顺利成为“第一兄弟”,特斯拉股价也一路走高。按照目前1.4万亿美元的估值计算,特斯拉的市值占全球汽车制造业近一半,超过了身后29家汽车生产商的总和。
如何给特斯拉估值,是华尔街的资本大鳄过去几年面临的最复杂最深奥的问题,多空双方带着真金白银发生过多轮大规模交火。
在漫长的博弈过程中,资本市场逐渐接受特斯拉不仅是一家汽车生产商,同时也是一家软件公司或人工智能公司。特斯拉头号铁粉“木头姐”Cathie Wood亲自构建了一套扎实的理论框架:
特斯拉是一家“移动即服务(MaaS) 公司”。所谓Maas服务,即特斯拉围绕自动驾驶算法构建的软件业务,包括FSD的订阅、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等等。
除了资本市场的考量,特斯拉高举人工智能大旗还有更加现实的因素:特斯拉的生产制造能力,已经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2020年,特斯拉举办了第一届也是迄今唯一一届“电池日”,马斯克在现场摊了两张大饼:一是自产4680电池,降低电池成本;二是在三年内推出一款25000美元(约合17.8万人民币)的廉价车型。
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在马斯克看来,只有有效压缩动力电池的成本,才能为廉价车型的推出打好基础。
工艺复杂、量产难度极高的4680电池,完美贴合了马斯克解决成本问题的思路,即“用成本最高的方法降低成本”:十个会计需要花一个月算好的账,马斯克会五十个程序员编写一套程序,把算账流程自动化,并且一天就能算完。
然而,电池日堪称马斯克画饼生涯的最大污点。
4680电池一波三折,最终超时半年顺利量产。但大洋彼岸,勤劳勇敢的东亚人民已经把动力电池单价打到了0.4元/Wh。也就是说,虽然4680电池本身获得了成功,但并未达到“成本比供应商低”的预设目标。
Model 2被赋予延续特斯拉整车故事的重任,却活成了“消失的它”,甚至没拥有过哪怕一页PPT。反而是同样价格区间里的“中国版Model 2”琳琅满目,在价格战的硝烟里杀的你死我活。
从电池日的悄悄退场,到AI Day走上台前,马斯克对汽车生产的事业心有序熄火,对软件和AI业务愈发上心。
特斯拉2023年底发布的V12版本算法,用一张打包一切的神经网络,终结了自动驾驶程序员被corner case绑架的一生,几个月后,马斯克飞往中国快闪24小时,激动得高盛连夜开启终局思维,为其预定了2030年750亿美元的收入。
看似最不靠谱的特斯拉机器人,也被马斯克贴上了“超过特斯拉其他业务总和”的标签,Model 2画饼4年,最终沦为Robotaxi发布会上一闪而过的龙套。
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克创办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公司在2023年3月创立,7月公开,11月发布首个大模型Grok,去年6月,xAI宣布建造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
122天后,由10万张H100构建的Colossus训练集群拔地而起,超过谷歌和OpenAI数据中心规模。正在建设的Cortex AI集群,规模是5万张H100+2万张特斯拉自研Dojo。
这样的效率神话恐怕只有五年前的上海超级工厂可以同日而语。只不过一座在西,一座在东,跨洋相望。
根据流传出的规划,xAI数据中心的算力很大一部分将被“输送”到特斯拉的弗里蒙特工厂和奥斯汀工厂,前者是S3XY四大车型的量产地,后者肩负着Cybertruck和4680电池的产能爬坡,算力则用于FSD和机器人的算法训练。
伴随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成果陆续落地,特斯拉以AI构建竞争力的路线图也逐渐清晰。
上一个依托中国生产制造能力崛起,但把高附加值环节都存放在美国的公司是谁?没错,是苹果。
中国供应商生产了苹果90%以上的产品,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产品规划到设计方案,全部在位于加州的苹果总部中完成。就像苹果包装盒上印着的那句话一样: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Assembled in China。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的掌舵者,马斯克显然比谁都清楚,特斯拉的护城河应该在哪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