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回到中国吧!”2009年,厦大学霸远嫁到印度后,不仅鼓动中国女子嫁到印度,还抹黑中国,可疫情的时候却想着要回国避难。 郑墨沫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从小便无忧无虑,家境优渥让她拥有了别人羡慕的教育资源,从小学到高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凭借自己的努力,她顺利考入厦门大学金融系,这是一所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 在大学期间,她不止在学术上表现优异,还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从辩论赛到公益项目,郑墨沫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校园里。 她被誉为“全能学霸”,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骄傲,也许正是这种过往的顺风顺水,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并坚定地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研究生阶段,郑墨沫通过校际合作项目,获得了去美国进修的机会,在异国他乡,她第一次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 在一次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郑墨沫认识了来自印度的访问学者拉杰。 郑墨沫被拉杰的言谈举止所吸引,他不仅在学术上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平日相处更是温和有礼。 两人因共同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无论是探讨学术问题还是分享生活见闻,都能聊得很投机。 随着接触的深入,郑墨沫对这位才华横溢又谦逊有礼的学者产生了好感,而拉杰也被她的学识与温婉打动,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当郑墨沫将拉杰介绍给父母时,家里的反对声如雷贯耳,父母无法接受女儿远嫁印度,尤其是嫁入一个文化与传统完全不同的家庭。 母亲为此落泪不止,但郑墨沫似乎早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她无视家人的苦劝,执意选择拉杰,甚至准备好抛弃一切去印度生活。 对于郑墨沫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婚姻选择,更是对家庭关系的一次背叛,她固执地认为,这场跨文化婚姻将为她带来崭新的生活,却没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未知挑战。 初到印度,郑墨沫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从绚丽的婚礼到繁复的传统服饰,她以为自己踏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然而,婚姻的真相很快将她从幻想中拉回现实,拉杰并不是单身,他已经有了正妻,而郑墨沫只能以妾室的身份加入家庭。 更令她震惊的是,拉杰所在的种姓不仅允许一夫多妻,甚至对妾室的地位有着明确的社会划分。 妾室的身份让郑墨沫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她需要照顾拉杰和正妻的日常起居,甚至常常被指使如同仆人一般。 尽管如此,郑墨沫却选择通过社交媒体营造幸福的假象,她经常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幸福生活”,试图掩盖婚姻中的真实困境。 拉杰的高种姓背景让他自幼对中国抱有偏见,他在公开场合时常发表辱华言论,而郑墨沫非但没有反驳,反而选择迎合。 她逐渐疏远自己的文化归属感,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吹捧印度文化,鼓励更多中国女性嫁到印度。 甚至还公开贬低中国的环境与文化,试图将印度包装成理想中的天堂,然而,她的这一系列言论,不仅没有赢得他人的认可,反而让她在祖国的形象跌至谷底。 全球疫情爆发时,印度成为重灾区,医疗资源的匮乏让无数患者失去了生存机会,郑墨沫一家在印度无法立足,不得不逃往美国。 然而,美国的疫情同样失控,郑墨沫开始尝到了异国漂泊的辛酸。 当她试图向中国大使馆求助时,却因早已放弃中国国籍而被拒绝,失去祖国庇护的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而拉杰在此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他不愿再承担郑墨沫的生活压力,最终抛弃了她,这段婚姻在疫情的冲击下画上了句号,留给郑墨沫的只有无尽的懊悔与绝望。 郑墨沫的故事不仅是一次跨国婚姻的失败,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归属和价值迷失的教训,她为追求个人理想而抛弃家人、文化与祖国,却在现实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她的选择被视为对文化差异的误解,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跨文化生活时,需慎重评估自己的决定。 郑墨沫的故事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她为追求理想化的爱情而放弃了根源,却发现异国婚姻远非她想象中的美好。 跨文化婚姻并非不可行,但它要求参与者对文化差异有足够的理解与尊重,否则便容易陷入价值观迷失的深渊。 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选择与文化融合变得更加普遍,然而,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需牢记自己的身份与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对得起自己与社会的抉择。 (信息来源:中国网2018年3月21日——《得知我要嫁给印度人,母亲哭了一年》;中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