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曾语出惊人地指出:“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施其能

爱查说社会 2025-01-04 22:54:57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曾语出惊人地指出:“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施其能,各谋其力。如果一个民族重功利而轻道义,这个民族内不能安,外不能立。”

这番话不仅是一位哲学家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现代生活的契机。面对欲望的膨胀和道义的缺失,我们该如何追寻内心的平衡?

王德峰出生于普通家庭,上世纪70年代,他还是上海一家合金厂的工人。1978年高考恢复后,他毅然辞去工作,拿起书本,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哲学。尽管父亲希望他选择更“实用”的理工科,但王德峰执意选择了哲学这一看似“无用”的学科。

事实证明,他在哲学领域展现了非凡的天赋,最终成为中国哲学学界的一颗明星,被誉为“哲学王子”。他的研究尤其专注于中国哲学,透过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欲望与道义的矛盾

在一次演讲中,有人问王德峰:“学习哲学有什么用?”王德峰的回答直击人心:“今日之中国,物质发展飞速,但人类的欲望却膨胀得更快。如果一个民族仅以货币为根本,而忽略道义,这个民族将难以安身立命。”

王德峰认为,现代社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矛盾:物质的增长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扩张的欲望。这种不平衡导致了无数社会问题,父母与孩子对簿公堂,兄弟姐妹为财产反目成仇。

他强调,面对这些问题,人类需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无限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理性与智慧,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欲望,以道义为基石,平衡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对于如何解决欲望膨胀的问题,王德峰认为,中国哲学蕴藏着深刻的智慧。通过回顾中国哲学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哲学家都在探讨如何约束人类的欲望,寻求社会的和谐。

北宋时期的程颢与程颐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间的客观秩序,而“人欲”则是对规则的无视和对私利的过度追求。只有通过“以理治欲”,才能让社会回归正轨。

值得注意的是,程氏兄弟的思想重点并非针对普通百姓,而是要求当时的统治者自我反省,避免因欲望过度而使社会失衡。这种“以理治欲”的智慧,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的思想同样能为我们提供指导。在《论语》中,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道德的自律和对他人的尊重。他还告诫人们,不要只追求短期利益或速度,否则难以成就真正的大事。

这些古代哲学家的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在物质欲望日益膨胀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从哲学中汲取力量,用理性和道义来平衡欲望与现实的冲突。

王德峰教授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一定带来内心的满足。如果一个社会仅仅追求功利而忽略道义,就会陷入内外失衡的困境。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民族,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方向。

或许,我们可以像王德峰教授所说的那样,停下脚步,回望古人的智慧。哲学不仅是一门晦涩的学问,它更是帮助我们解答生命困惑、寻找精神归宿的灯塔。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妨将“存天理,灭人欲”内化为一种生活准则。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尊重道义,追求内心的平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真正的和谐,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与有意义。

0 阅读:8
爱查说社会

爱查说社会

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