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这本书,结合一下《神宗实录》才明白为什么要痛惜张居正呢!张居正临终之前,明朝的国库每年都能有四百多万两的余银,张居正死后,仅仅三十年的时间,明朝的财政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从万历十年国库每年有四百多万余银,到万历四十年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每年都超不过四百万,而每年边关各镇的军饷就高达三百八十一万两之多,而各部衙门的基本开支每年也要四十万两。隆庆年间九边十三镇的边饷是二百三十九万多,到了万历后期就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一万九千二十九两多,这只是军饷,还有修筑长城、要塞,增补军械,更换军马等等费用,以万历四十六年例,六十万两的开支,不足两万士兵一年的费用。 其实这些钱和另外一项开支比较起来就不值一提了,那就是老朱家的开支,按照明朝祖制,国家财政每年要有一百万两送入内库,供各种节日和皇帝赏赐使用,从隆庆二年到万历六年,这笔开支整整超出了五百万之多,直到万历十年八月,万历下旨每年内廷增加一百二十万两,供皇帝赏赐之用。另外,册封太子,藩王,公主都要有巨大的花费,单说慈圣太后去世,福王改封为瑞王,还有燕喜公主大婚、惠王、桂王二王各自的婚礼,一共花费了七十多万两银子,就是万历后来给慈圣太后上了两个徽号就花去了四十万两银子。 那么这些动不动就数十万的银子是什么概念呢,明朝东征倭寇花掉了七百八十多万,南平播州花掉了二百多万,这些钱怎么来的,是耗费了整整六省的财政,然而到了征辽战役之前,朝廷征调宣府,大同备兵六千入辽东,从增补兵器,火器,火药,刀枪,盔甲,购置粮草,骡马,征调民夫,士兵安家费等等,军队还没开拔,十万两白银已经耗尽……以至于各地军队到了辽东时,大学士方从哲就给万历上奏说“近发帑金十万,人心无不感激,然发者无几。伏望再搜内库盈余,陆续给发,以充前数,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 万历是怎么回复的呢,上谕之曰:辽事方殷,军饷不足,朕非不动念,但饷银已经发过,何得又有此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