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女教授王承书没留一句话抛下了丈夫和孩子,自此失踪整整17年,当这

飞绿说历史 2025-01-05 19:03:34

1960年,北大女教授王承书没留一句话抛下了丈夫和孩子,自此失踪整整17年,当这家人再次见面的时候,王承书已然白发苍苍,孩子得知真相后也抱紧她掩面痛哭。   好像在人们固有的观念当中,在理科方面女性和男性相比学起来比较吃力,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在文学方面我国固然存在许多优秀的男性创作者。   当然在理科方面我国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优秀女科学家,王承书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学时期她选择难懂的物理学,成为班级里唯一的女生。   在学习期间她刻苦勤奋,在毕业的时候成为为数不多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但是她并不满足止步于此,她选择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她继续攻读研究生。   在完成学业之后,她留校开始任教,在这期间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两人在确定心意之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婚后丈夫并没有让她待在家中做所谓的贤妻良母,反而是十分支持她的工作,两人都是知识分子,自然知道当下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丈夫的支持下,她申请了美国一所大学的留学资格,当时美国不能不想接纳她,因为他们不认为一个女性可以在物理学上有很大的造诣。   一次的拒绝并没有消灭她的积极性,她再次进行申请,最终美国大学的负责人被她的坚持所打动同意了她入学的想法。   在完成学业之后,她在美国的一所研究院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她想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然而美国这怎么会放弃这位人才。   不论是高薪诱惑还是职称评选都没有动摇她的内心,她一直都在抗争,最终在七年之后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回国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找上了她,然而这并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接下这个任务就意味着要从头开始学习,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她还是选择迎难而上。   从此以后她开始隐姓埋名,即使是在任务完成之后她都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许多人都不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吗,甚至许多人都没有听到过她的名字。   在接下任务的时候她率领一众科研人员投入技术研究当中,为了实验的保密性,实验室建造在大西北漫天的黄沙是大西北的特色。   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她还将自己的奖金,稿费全部都捐给了实验组,随着爆炸声响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在她刚刚回国还没加入实验组的时候,一直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对待学生的学业方面她向来是严厉的,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她并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与学生进行探讨。   她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对待学生的学习问题上总是亲力亲为,为我国培养出许多科研人员。   信息来源:   《这位女科学家为了中国的原子弹隐姓埋名三十年》——观察者网  

0 阅读:72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