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成为美国导弹的噩梦,让美国所有的导弹都打不到中国!”说这句话的是刚进入研究院的毛头小子陈德明,谁知,几年后他真的研制出了超越美国的“反导弹”系统,被称为第二个钱学森。 “作为军人,必须有一颗忧患的心”而陈德明的忧虑就是如何让敌人的导弹一颗也落不到中国的领土甚至是领空。 中国作为在战争中站起来的国家,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体会的最为深刻。当初在茫茫的戈壁滩中,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吃沙子,敲算盘为刚刚站起的国家铸就了原子弹和氢弹两柄利剑。 也正是在两弹的威慑下,中方才获得了安稳发展的时机。可是一个大国不能只有利剑的威慑,可当战争再次到来的那一天,中国需要有一面能保护人民不受伤害的盾牌。而在新中国铸就这面盾牌的人正是陈德明。 在当初两弹一星的实验基地中,陈德明和他的团队继承了先辈的精神为国铸盾。在上个世纪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率先运用了爱国者导弹拦截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这一次的成功案例也进入了全世界国家的眼中。 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超高速的导弹并非只能用防空炮塔拦截,用导弹和算法相结合就可以在空中铸就出一面严密防守的盾牌。听起来简单可研发起来却相当困难,当一枚导弹用快过声音的速度冲向目标,想要拦截就必须料敌于先。 当美国的反导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时,我国的反导系统还没有雏形。陈德明率先看出反导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他带领团队自主进行了多次试验。当国家确定研发反导系统时,已经有部分经验的陈德明受聘牵头攻坚。 近3年的时间,陈德明泡在当初研发两弹的科研基地,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呕心沥血。直到2010年1月份,在进行反导试验的靶场中进行了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实验。三年磨一盾,陈德明的面容坚定,他相信上百次试验得出的数据不会辜负他。 在数百名科研人员的注视下,一枚试验弹破空而来,随着操作台上灯光闪烁反导系统成功检测到了导弹的到来和飞行轨迹,紧接着另一枚导弹腾空而起,找到猎物的鹰隼朝着试验弹直直飞去,随着一声巨响靶场的上空绽放了一团巨大的火花,首次反导试验完美落幕。 当陈德明坚定的迈出第一步后,寻找到正确道路的他开始在反导系统的研发上一路狂奔。陈德明在导弹实验的一线一呆就是26年,不光是他的反导系统成为了杀手锏,就连他本人也成为了导弹靶场中的一颗定心丸。 当导弹的实验出现了难解的问题,陈德明就仿佛成为了问题的唯一解。他能在茫茫大漠中精确的找到散落的导弹部分,能在准确实验的十年前精准评定导弹设计的精度。 陈德明能在大漠一呆数年全靠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捍卫祖国天疆固若金汤。在他眼里只有荒凉的大漠,不能荒芜了人生。 信息来源: 捍卫祖国天疆固若金汤 2016年07月24日16:18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大漠深处传承伟大事业 创新助推强军兴军历史跨越 2016-07-25 08:08·中国日报网 应该被铭记:反导专家陈德明 2016-07-26 09:26·环球网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