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清明节这一天晚上,蒋介石停止了心跳。他的医生熊丸赶紧给他打了一针强心针。打完针,蒋介石的心跳又恢复了。 1950年1月,宋美龄结束了长达13个月的离别,从美国返回台湾,抵达机场时,蒋介石亲自前往迎接。这对夫妻在战乱和政治风云中度过了许多年,但彼此间的感情却深厚而持久。 1948年底,国共内战形势愈发不利,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希望通过宋美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争取美国援助,因此派她前往美国。然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国民党的请求反应冷淡,宋美龄在美国的努力未能取得实质进展,只得滞留当地。这段时间,蒋介石在台湾的生活规律而单调。每天清晨五点,他悄然起床,无论季节如何,从未改变。他的谨慎源于宋美龄作息习惯不同,她通常晚睡,蒋介石不愿打扰她的休息。 蒋介石的感情生活中,虽曾有其他妻妾,但对宋美龄的情意最为深厚。宋美龄的留美背景、高雅气质与传统女子截然不同。她的谈吐和见识让蒋介石生出几分自卑,甚至在追求她时显得格外谨慎。在1927年的热恋时期,蒋介石多次在日记中表达对宋美龄的思念:“今日终日思念美妹不置”“情绪绵绵,相怜相爱”。 他写信向宋美龄求婚时,更是坦露心声:“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结婚当日,看到宋美龄身着婚纱的倩影,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吾妻姗姗而出,如云飘霞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蒋介石的日记中不仅记录政治大事,还包含许多日常琐事和家庭趣闻。他与孙辈的互动、生活中的点滴片段,也被润色后写入。 1975年的清明节,台北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入夜后,狂风骤起,暴雨倾盆,闪电划破夜空,雷声隆隆作响。在这个不平静的夜晚,位于士林官邸内的气氛格外紧张。年届88岁的蒋介石,正在经历着生命中最关键的时刻。 当值医生熊丸正在例行查房。就在这时,他发现蒋介石的心跳突然停止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熊丸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他迅速从医药箱中取出强心针,为蒋介石注射。这一刻,整个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几分钟后,奇迹出现了——蒋介石的心跳逐渐恢复了正常。 就在一周前,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蒋介石完成了自己的遗嘱。这份遗嘱被妥善保管着,直到他离世后才对外公布。那几天里,蒋介石的作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尤其是《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选集》这几本书几乎形影不离。 在遗嘱完成的当天,蒋介石曾与家人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回忆起了在大陆的岁月,谈到了对故乡浙江奉化的思念,也提到了自己对台湾这片土地的牵挂。这场谈话持续了很久,家人们都专注地听着这位老人讲述往事。 回到这个清明节的夜晚,暴风雨依然在继续。医护人员们都屏住呼吸,密切关注着蒋介石的状况。宋美龄和蒋经国闻讯后,迅速赶到了病房。可是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就在他们到达的时候,蒋介石的心跳再次停止了。 1949年底,蒋介石的去留问题也一度引发高层关注。陈继恩赴台湾秘密劝说蒋介石前往瑞士避难,蒋介石坚决拒绝,声称即便台湾不保,他也不会去瑞士,而是选择前往日本。宋美龄在听取蒋介石意见后不再坚持。幸运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让台湾局势趋于稳定,蒋介石得以继续掌控台湾。 1950年初,蒋介石在台湾开始实施统治,为稳固政权,他迅速采取措施党同伐异、清除异己,收归大权。他首先将黄埔嫡系收编入掌控之下,并指责部分国民党将领思想上动摇三民主义,以“反思己过”为名让他们在家反省,实则剥夺了他们的军权。此外,蒋介石重新改编驻台军队,将原有的31个师裁减至21个师,并发布退役令迫使诸如白崇禧、陈诚等高级将领退出军界。更具针对性的是,他任命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为总政治部主任,意图确保蒋氏家族对台湾军队的全面掌控。 这些举动让许多追随蒋介石来到台湾的国民党元老失望至极,他们原本希望在台湾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支持,却发现自己被迫“卸甲归田”。与此同时,蒋介石还通过高压手段控制台湾的民众舆论,对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居民实施抓捕和镇压。普通百姓即便因无意之言或被怀疑“通敌”,都可能遭遇被扣押的命运。 生活中,蒋介石和宋美龄虽政见统一,但饮食习惯迥异。蒋介石对家乡的腌笋情有独钟,每年春天都会安排人从浙江老家带来几十斤竹笋,制成腌笋后储存冰箱中每天享用。而宋美龄偏爱西式饮食,午餐多为生菜沙拉、牛排或披萨。二人常在饭间互相调侃,蒋介石笑称宋美龄是“羊投胎”,而宋美龄则嫌弃腌笋蘸芝麻酱毫无美味可言。 午饭后,蒋介石喜欢吃水果,尤其钟爱香蕉。他常常将一根香蕉分几次食用,若被侍从误丢便会大发脾气。午后小憩后,他会到书房静坐祈祷,随后继续处理公务。晚上,他的主要消遣是陪宋美龄看电影或连续剧。蒋介石特别偏爱《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等越剧、黄梅戏影片,以及美国拍摄的《巴顿将军》。看电影时,他有个特殊的习惯,即便影片未结束,也会在八点左右挥手示意暂停,留待下次继续。
不错的作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