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高发,因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这些疾病大都病症相似,单凭经验难以确诊,如何利用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血常规+CRP检查判断肺支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
1)感染初期时,患儿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或稍低,CRP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正常或轻微增高,单核细胞轻微增高比较常见;
2)重症感染患儿通常于发热3天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 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可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或者轻症感染时血常规+CRP 检测临床诊断价值较低,只能用于排除其他细菌性或者病毒感染,如还不能确诊进一步筛查肺支+甲乙流。
肺炎支原体培养是诊断 MP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肺炎支原体培养需要特殊条件且生长缓慢,难于用于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免疫胶体金法lgM 抗体阳性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阴性则不能完全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适合门急诊患儿快速筛查,但也可出现假阳性,因此判定抗体检测结果也需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作综合分析。
血常规+CRP检查判断甲乙流
根据《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
儿童发生流感病毒感染时,通常会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尤其是在病程早期;
CRP 可正常或轻度增高,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会出现明显降低,单核细胞常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可能在正常范围或偏低。
但当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不受影响。
甲乙流检查判断医生经验判断不成文共识拓展:
关于儿童发生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染时血常规的特点归纳为「流感血常规 123 标准」:
即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 高)
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数降低(2 低)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正常(3 正常)
也就是一高二低三正常,他们认为符合123规律的病例可以帮助诊断流感,但不符合的不能完全排除流感。
此外,他们还提出流感早期血常规还有另一条规律,就是两高规律:即单核细胞比例和/或单核细胞数升高。
但是,无论是「流感血常规 123 标准「还是「两高规律,缺乏临床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血常规+CRP有症状进一步做甲乙流检证。
新三大常规检查判断细菌性感染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总数和占比升高,CRP 升高明显,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此外,红细胞计数通常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但在长期或重度感染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可能会减少。
SAA轻微波动,重度细菌感染时SAA也会升高。
新三大常规检查判断病毒性感染
白细胞和中性不反应或轻微反应甚至下降,淋巴明显上升,合并感染或重度感染可下降。
CRP轻度反应或者不反应,SAA明显升高。如果SAA升高明显,CRP低于50也怀疑病毒
肺炎支原体、流感和细菌感染血常规差异总结:
血常规检查+CRP检查判断新冠感染
新冠属于病毒,病毒感染应该引起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的,然而大量的研究发现,一般新冠感染者淋巴细胞正常或降低。
从第一版到第九版各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均明确了以下要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也发生了改变。有文献表明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时中性粒细胞进行性升高,这与其他病毒感染具有显著区别。(建议动态检测血常规)由于中性粒细胞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效应细胞,因此中性粒细胞高的新冠患者往往病情更加严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可用于评估新冠患者的严重程度。NLR 更高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及更严重的预后。
知识拓展:
①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流感患者。
② 同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健康科普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