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香港的电影人们向来都有跟风的习惯,1982年《少林寺》在香港的大卖让他们打算照着葫芦画瓢,拍摄类似题材的影片,其中就包括了邵逸夫,但邵氏电影想要进入内地拍片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很凑巧的是当时的内地飞速发展,领导人也想通过电影文化打开海外市场,于是1983年,主管港澳事务的“廖公”会见了邵逸夫,与他谈起了这个事情,并在聊天过程中表示出自己对刘家良功夫片的喜欢,有时间可以合作一下,只是邵逸夫此时对于北上拍片十分犹豫,因为当时台湾省地区的电影市场是香港本土外最大的市场,如果北上拍片会被台湾省封杀,邵逸夫自然不想放弃。 但是到了1984年香港贺岁档,李连杰又带着《少林小子》来到香港,并收获了2200万港币的票房,力压成龙、洪金宝与元彪的《快餐车》,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功夫片,而此时的邵逸夫也顶着嘉禾和新艺城的压力,打算放手一搏,就让刘家良北上拍摄一部少林题材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