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富贵还是贫贱,都不归我们自己管”。这话听着,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但细想,好像也有点道理。就像他说的,儿子从小上最好的学校,结果高考就翻车了,只上了个二本。这搁谁心里都不好受,但他却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兜了三圈,就接受了,说是“命”。 想想也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事,你再怎么努力,结果也未必如你所愿。就像王教授自己,当年高考,纯属运气好,考的都是他刚好读过的。这要是换个考法,说不定也上不了复旦。所以说,努力重要,运气也很重要,这“运气”,大概就是“命”的一部分吧。 他引用孟子的话,说“求”分两种,一种是“求则得之”,一种是“得之有命”。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这属于前者;但最终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就属于后者了,你控制不了。这就像种地,你辛辛苦苦耕耘,但能不能有好收成,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四十岁还不信命,王教授觉得这样的人悟性不够。我觉得吧,这“信命”不是让你躺平,而是让你看开点,别钻牛角尖。尽人事,听天命,努力过后,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吧。毕竟,人生不是所有事,都由你说了算。 王教授的“命”,我觉得更像是一种概率。你努力学习,就像调整概率分布的参数,让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但最终结果,还是有随机性,你没法完全掌控。与其纠结于某个特定的结果,不如多尝试不同的方向,扩大你的“样本空间”,说不定就能找到更适合你的路。 他写了本书,《寻觅意义》,讲如何在现代社会找到人生的意义。现在人,焦虑迷茫的很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王教授觉得,所有的不安,都源于“意义”这两个字。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就会感到焦虑。 其实,意义这东西,有时候也挺虚的。我觉得,与其苦苦追寻什么宏大的意义,不如关注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把每件小事做好,把每天过好,意义,自然就有了。就像王教授说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保持一颗平常心,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上海的老太太都爱听他讲课,可见王教授的课,确实有吸引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谁都能听明白。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能让人思考人生,找到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