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的位置很重要,明明有赵云、魏延这样身经百战的大将可选,为何却要用一个没带过兵的马谡呢? 公元228年,魏国内部发生了危机,而蜀国经过一番厉兵秣马后能够发动一场大型对外战争,因此诸葛亮上《出师表》,请求北伐。 在选择先锋的问题,其实诸葛亮有不少人选,比如魏延、吴壹、王平等将领,以资历来说,自然是魏延资格最老、在军中威望最终,而且在诸葛亮北伐之前,魏延一直担任汉中太守,总体负责汉中的军政大权。 蜀汉的北伐的意图是以汉中为根据地,夺取关中,这个战略是有模型的,就是效仿汉高祖刘邦,先夺关中,再夺天下。 诸葛亮能够动员的兵力大多是魏延治下的军民,如此来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应该把先锋的重任交给魏延。 但是诸葛亮为何没有选择魏延呢?这是因为在北伐前的军事会议中,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建议,想要自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这条计策也被称为子午谷奇谋,可行性争议上千年。 可行性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关中与汉中之间关隘众多,交通不便利,当初刘邦能够夺关中,是因为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迷惑了项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就是想要效仿韩信,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夺取关中。 但是诸葛亮认为这条计策过于凶险,并没有采纳,而魏延也与诸葛亮两个人存在一些矛盾,诸葛亮对魏延的成见也很深,所以没有任命魏延为前锋,同样也没有将前锋的位子给吴壹、王平等魏延麾下的将领。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又要问了,既然魏延等人不行,诸葛亮为什么不启用蜀汉五虎将之一的赵云呢? 其实赵云属于在民间演义中比较猛的一个将领,在真正历史上表现中规中矩的将领,有人甚至说赵云是刘备的保镖,这当然有点过分,实际上赵云的定位应该是禁卫军一类的角色,负责主公的安危,比如赵云救阿斗,应该是职责所在。 我们可以说赵云能打,但是缺乏那种一线对战的经历,赵云虽然看似与关羽一个级别,实则不一样,关羽一直都是在前方对线的将领,是战场的滚刀肉了,尤其在荆州能够发动襄樊战役,差点干翻曹魏在荆州的所有布局。 所以,诸葛亮没有任命赵云为前锋,但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还是启用了赵云,诸葛亮打算以两路大军进行北伐,其中命赵云和邓芝一路,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而诸葛亮亲率诸军进攻祁山。 由此可见,在这次北伐中,赵云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根本不是重点。 诸葛亮全军的重点,其实放在了马谡身上,以马谡为前锋驻守街亭,目的是为了防止曹魏名将张郃前来切断蜀汉的退路。 相比于赵云、魏延等实打实的将领来说,马谡完全没有真正带兵打仗过。 诸葛亮有一个高徒叫马良,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十分善于军事理论研究,因此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在刘备去世的时候,看到一旁的马谡,悄悄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诸葛亮以为刘备是老糊涂了,怎么能说出如此没有见解的话,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逐渐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对马谡更加器重,给马谡整了一个参军的职务,让他进入军队系统。 所谓参军,顾名思义就像后来的参谋一样,诸葛亮一旦遇到军事上的难题,就会和参军一块商量。 在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更让诸葛亮感觉马谡是人才,应该说,马谡还是有一定军事思想的。 但是马谡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实际带兵作战的经验,估计诸葛亮硬要提拔马谡,可能是因为诸葛亮自己就不是军事系统出身的人,怕压制不住这些军头,于是大力扶持秘书系的文官来掌控兵权。 比如诸葛亮后期最欣赏的将领姜维,原本在曹魏阵营也是参军,后来被诸葛亮收服,并予以重任。 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的策略还算是比较靠谱,以马谡为主将,以王平为副将,以文驭武未尝不可,但是一到打仗的时候,就发现文官指挥,一窍不通。 马谡是先到达街亭,有充足的时间排兵布阵,但是马谡却将部队拉到山上,准备在地形上对即将到来的曹魏军队形成压制。 但是山上屯兵有一个大忌,就是山上没有水源,老将王平一看这排兵布阵,当即建议马谡在山下屯兵,马谡当时突然想起韩信背水一战的打法,认为如果曹魏如果截断蜀军水源,那么蜀军战士必然向死而后生。 结果理论在实践面前不堪一击,在张郃部队到达后,一看蜀军的排兵布阵方式没笑死,直接断了蜀军的水源,马谡所部立刻乱成一团,几乎是不攻自破。 在街亭失守后,蜀汉主力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处境,不得撤军,诸葛亮面对蜀汉内部的压力,将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推到马谡的身上。 其实纵观诸葛亮用人,喜欢用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后来蜀汉军政两届人才出现断层式稀缺,很大原因都是诸葛亮不会用人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