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

墟史往事啊 2025-01-07 16:32:54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魏延描述为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成为《三国》里面的反面人物,后世人因此对魏延误解偏见很深,其实真实历史上魏延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 魏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降将,而是一个拥有私人武装的小军阀,后来随刘备入川,虽然魏延的身份没有关羽、张飞、马超等人的地位高,但也是深受刘备信任,说实话当时刘备的队伍是膨胀扩充的,本来就缺乏良将,魏延更是“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刘备如丧家之犬,好不容易取得荆州(部分)和益州以作立足之地,随后决定夺取汉中之地,以成就霸业。 刘备遂与曹操在汉中之地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最后曹操以汉中“鸡肋”将其放手,刘备因此实力大增,蜀汉军事集团达到巅峰时期。打下汉中之后,派谁来驻守是一个问题,关羽镇守荆州,黄忠年纪过高,马超并非嫡系,能够升任的只有张飞和赵云。 但是赵云是卫戍司令的职务,刘备在成都的根基也不是太稳,需要赵云来震慑,最有可能的人选是张飞,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刘备竟然“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刘备在魏延的任命仪式上故意问魏延,如果曹操来犯,你如何应对,魏延回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以当时蜀国的国力,正常驻军下,魏延的麾下绝对不会超过三五万人,这就是魄力。能够选魏延,表明刘备其实比诸葛亮会看人。 “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 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 王平捍拒曹爽, 皆承其制。” 汉中和关中之间地势复杂,谁想打谁都不容易,这也是魏延之所以敢说曹操即使全军来战也能够守住,压根就不给曹魏政权机会。接替魏延担任汉中太后的王平也采取这样的策略,在公元244年大败曹爽十万大军。 姜维后来镇守汉中失败,也是因为放弃了魏延稳扎稳打的防守策略,而是采取放弃汉中外围据点的方式,打算将曹魏军队引入盆地内部然后再进行围歼的策略。 我们知道后来曹魏军队开入汉中后,直接长驱直入了,根本就没有给姜维构筑二次防线的机会,更别谈什么击敌了。 再者,魏延在担任汉中太守的时候,是公元219年,正是关羽在荆州威震华夏之时,关羽死后不久,曹操也走了,曹丕主政期间主要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因为当时蜀国在夷陵大败之后已经没有精力攻打魏国,这个时期,曹吴之间战争不断。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诸葛亮趁机进行北伐,当时魏国的形势并不是太乐观,对待蜀国的进攻也只是防守为主,一直到诸葛亮死的时候,魏延也就去世了。 可以说,魏延驻守汉中期间,魏国也知道蜀国易守难攻,并未对其发动进攻。 实际上姜维也并非无能,姜维在汉中镇守了25年,并且进行了N次北伐,当然都以失败告终,当时曹魏史书对姜维的北伐称为骚扰,就可以知道姜维北伐的规模了。 当时吴国进入自守阶段,曹魏在忍不可忍的情况下发动对蜀国的进攻,姜维随即被打败。 当然,蜀国灭亡不是姜维一个人的锅,病入膏肓非一日之祸。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