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与何炅 曾在同一处境。 何炅作为湖南卫视的顶梁柱,其光鲜亮丽一面背后,也面临与大多普通人一样的困境。他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以下简称阿默)。 不久前去世的著名作家琼瑶,她的母亲在老年时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没想到后来她的丈夫平鑫涛,在80多岁时也成了阿默人。 无独有偶。平鑫涛的前妻林婉珍,她的第二任丈夫也因为阿默症的缘故离世。 可见其密度。 当前我国阿尔茨海默人数居世界第一,1000多万,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000万,意味着涉及我国大半人口的各大家庭中,都会出现一名阿默人。 数百年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们被咒骂为魔鬼附体的“疯子”,很多还会被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疯人院中。 我国研究与医治的历史很短,如今无论是医学界、护理行业还是民间护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特别是民间,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护理机构,无论是文化程度高低者,对待阿默的观念与数百年前比较没多少进步,都普遍存在对阿默人的无知或严重误解与严重歧视,甚至虐待。 对大多数阿默人而言,这是否是一个至暗时刻? 我发现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存在7个认知误区。 误区之一、被视为精神病 看看权威机构的医生怎么说:一类阿默人首发症状并不是精神症状。但可能随病情加重出现精神症状,可以用药物治好。另一类阿默人不会出现精神症状。 并且根据我的观察和医生的描述,很多阿默人原本是温和的病人,之所以出现“强烈不配合”与“狂躁”,大多是因为“看护不当“刺激病情加重而造成的。 误区之二:被普遍视为痴呆 在我们这里,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民间,都把阿默叫“痴呆”。 而在日本,专业人员认为把阿默视为痴呆症叫法具歧视和不准确,而改称为“认知症”。 据钱江晚报报道,64岁的阿默人程阿姨由于得到科学看护,没有被错误对待,在家里,一直为她营造了一个松弛的氛围。6年过去了,程阿姨的病情一直没有恶化:能生活自理、做饭做家务、与人正常交流。别人见她与正常人没区别,认为是不是被诊断错了。 误区之三:被逼成疯子 很多阿默人只是有认知障碍的正常人,而非疯子。 但由于看护人的无知,一是不当地强制处理阿默人小任性的正常需求(哪个正常人没有任性时候),导致阿默人的强烈不配合,甚至破坏。 二是由于看护人长期使阿默人处于不正常的较差的生活环境与歧视冷漠对待,导致阿默人对家人或其他看护人的抗拒态度,如让你出去,不跟你走,或表现出不认识你。于是这种情况被家人或看护人误认为“疯了”。 误区之四、被嫌弃的家人,被社死 不少阿默人被其家人视为对自己和家庭无用之人,废物,包袱。当一个人被诊断为阿默时,就被视为精神病、痴呆,他就不再具有社会人格,也就是社会意义上的人的死亡。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的专家指出:这里的残酷性在于:看不到阿默人存在正常人的一面;看不到阿默人作为亲人或家人宝贵的不可再来与稀缺情感价值的一面,家人在,家就在;看不到对阿默人作为家人的爱、及同理心同情心对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意义。 误区之五、唯一被放弃的不治之症 我在三联生活周刊文章中读到,既是专家又是阿默人的外国人凯特感慨:“这是我唯一听说过的一种疾病,人们会要求患者放弃努力,不再积极生活。” 患病10年后,她依然能够在世界各地发表公开演讲。 “多年以来,人们单纯从医疗角度看待认知症,过度强调它的不可治愈不可逆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都可能无法治愈,但我们认可这些疾病的患者能够带病好好生活,有认知症(指阿默)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误区之六、被虐待 阿默人由于被误解为精神病或狂躁、无用、废人,家人在态度上逐渐失去亲情与未来价值感及全力呵护努力。 周围的人甚至家人还会对阿默人歧视,不尊重,及发生各种冷暴力与行为上的虐待。 因为认识误区,也使阿默人身边的家人变得恐惧与崩溃,或放弃治疗。 扬子晚报采访的专家称“这样患者往往不会有太长的生存周期”。 误区之六、退场处方 专家指出“退场处方”,“其实是默认患者是丧失功能的、被照顾的群体,要求他们放弃努力,从社会职能中退出”。 一是送到养老院。不能返家,老人就不能恢复自己在家庭、社会的功能,不能重新联系上自己的朋友、恢复人际交往。 二是一些配偶与子女使阿默人退出正常自理与参与正常社交、娱乐生活。 误区之七、 滥用精神类药物 医生指出,使用精神类药物应慎重,因为许多药物有副作用,可能损害心脑血管功能。 据我的观察与一些医生观察,阿默人发生精神症状,不少的可以以非药物方式如家人的亲情陪护、包容与正确处理阿默人症状行为、正常生活快乐生活及自理能力训练等,加以预防与平息。 作者简介: 东方赢,真业心学创始人,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著作有《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