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俞敏洪对梁晓声说:“梁老师,你以后写小说,别动不动就100万字,稍微写短点,多写几本,版税就拿得多。”梁晓声闻言,一句话让俞敏洪目瞪口呆。 梁晓声做客董宇辉直播间两次,上一次还是在东方甄选,因为一句“亲爱的同志”的称呼,登上热搜。 俞敏洪调侃:“梁老师,你能不能把同志这两个字去掉,感觉变味儿了。” 梁晓声坦言:“这是列宁对高尔基的称呼,他们把对方当成最好的朋友,要我把这两个字从脑袋里开除掉,太难了。” 梁晓声拿出自己脑海里最高级的称呼,去喊董宇辉,可见,他把董宇辉当作知己,董宇辉曾经在直播间说过一句话,最令人动容。 他说:“一个文学作品,只去反应社会丑陋的一面,而不给人温暖和力量,那么这个作品并不能称作优秀的作品。” 在梁晓声的作品中,大多数反应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挣扎,从表面上看,仿佛是对生活的控诉和无望。 实际上,梁晓声通过文字,让人感受到,即使被时代裹挟,泥沙俱下,依然有人选择向阳而生。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的文字掷地有声,他写道:“这辈子,能大半夜从被窝里爬起来,给你倒水做饭的人,除了妈妈之外,也就剩下爱你入骨的人了。” 有人称,梁晓声的作品是时代的散曲,这终究是对他的一个误解,在梁晓声看来,好的文学作品都带着慈悲。 在解读《老人与海》时,梁晓声说:“曾经这部作品还叫做《老人与孩子》,尽管作品中极力表现出了老人的健壮和倔强,他的底色仍是善良和悲悯。” 他接着说:“在书的前几页,老人和孩子的交流也是重点,他们为了生活,出海捕鱼,是迫于无奈,老人既有征服自然的勇气,也有对捕猎对象的同情和悲悯。” 可见,多元化的文学才是作品长盛不衰的秘诀,而一味得鼓动英雄主义、打鸡血,是把文学看得肤浅了。 俞敏洪曾问梁晓声:“100年后,您觉得您的哪部作品会传世?” 梁晓声坦言:“我曾经听过只个故事,有两个人都想成功,一个人盖楼,一个人写书,100年后,许多书都不在了,而有些楼依然存在。” 在众人看来,文学和文化显然比高楼大厦更坚不可摧,然而对梁先生来说,一个曾经受欢迎的作品,它也只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它会过时,也会被湮没在历史中,过去了就要翻篇,不要执着曾经的辉煌。 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让梁晓声埋头案桌,写下了一本本长篇巨著,就拿《人世间》来说,就有100多万字。 一次,俞敏洪对梁晓声说:“梁老师,你以后写小说,别动不动就100万字,稍微写短点,多写几本,版税就拿得多。” 梁晓声闻言,说:“短篇小说最成功的要数鲁迅,一万多字就写出了阿Q的精神面貌,还有5000多字的祥林嫂,让人印象深刻。”一句话让俞敏洪目瞪口呆。 俞敏洪在谈经商之道,而梁晓声则只关注写多少文字能把人物刻画形象,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梁晓声即使和俞敏洪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仍没有他和董宇辉这样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同志情。 话说回来,你最喜欢梁晓声的哪部作品?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