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惠英红、撒贝宁一起看京剧,惠英红刚“叫好”,撒贝宁赶紧制止:“还没到,不能瞎喊!”惠英红:不懂别瞎说! 惠英红和周深受邀参加撒贝宁的一个节目,节目中,他们一起去看京剧表演。 京剧演员一段戏还没唱完,惠英红就大叫“诶!好!” 撒贝宁见状,赶紧跟她“科普”:“还没到还没到,没到喊好的时候呢,中间不能瞎喊,得等她那一段一完才能喊。” 惠英红震惊地问:“你!你质疑我啊?我从小看京剧!” 周深跟撒贝宁解释:“惠英红老师家里有三个人是唱京剧的。” 撒贝宁震惊地问惠英红:“是吗?所以,刚才是可以喊的吗?” 这次轮到惠英红向撒贝宁“科普”了:“可以啊,刚才那个点是可以叫的。” 见自己“出了洋相”,撒贝宁“惭愧”的说:“对不起!大佬!” 原来,看戏“叫好”还有这样的规矩啊。 我们大多数人最多会像撒贝宁一样,知道看表演时,演员不停不能“叫好”。 但是,戏曲又和其他演出不太一样。 曾经,戏园子里的掌声和叫好声是衡量演员红不红、演出是否成功的标准。 过去的戏曲观众大多是专业的老戏迷,喜欢的戏和角儿,会重复听,他们讲究“裉节儿”,?知道哪里该鼓掌,哪里该叫好,有人在不该叫的地方乱喊是很容易受到鄙视的。 在这样的观演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鼓掌和“叫好”的不成文规定: 比如: 名角儿登台一亮相或一亮嗓,短促停顿的间隙掌声不断,叫好声四起,此为碰头彩; 还有在高腔长腔处叫好; 逢嘎调(如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中的“站立宫门叫小番”)、炸音(如京剧中张飞等架子花脸在愤怒时的“哇呀呀”)、经典唱段叫好; 演员做吊毛(前空翻以背着地)、摔僵尸(直接向后倒下或先后仰再直接倒地,表示死去或昏厥)、抢背(身体向前斜扑,就势翻滚,以左肩背着地)等高难度动作时会叫好; 还有根据剧情起伏以及在谢幕、返场时叫好等。 原来,看戏还有这么多说法呢! 只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爱看戏,对于这项“国粹”,了解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你会去看戏吗?
一次,惠英红、撒贝宁一起看京剧,惠英红刚“叫好”,撒贝宁赶紧制止:“还没到,不能
南烛春之晚吖
2025-01-07 18:26: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