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形象的新途径 1983年4月,金正日同志召见一位干部。 金正日同志满面微笑着迎接急忙跑过来的他,并亲自给他打开录音机。 从录音机里传来了庄严的合唱声。 这首歌是那位干部录音编辑的合唱曲。 金正日同志夸他录音得很好,配上很多铜管乐器录音起来,觉得挺好听。然后,问他6个铜管乐器的伴奏音乐是怎样录音的? 他回答,每个乐器分别录音后编辑的。 金正日同志说:合唱的歌手人数多,伴奏规模也很大,不过,你保持了均衡,录音录得很好。 那位干部听了这番话,眼前浮现出为了把这部作品做得完美而付出的日日夜夜。 本来,有些人议论着这首歌曲有悲壮的感觉,不符合时代精神。因此,这首歌被认为“不管用”的歌曲,把它置之不理。金正日同志亲自听了之后说,这首歌不是悲观的作品,而是反映我们时代的好歌曲。他要求把这首歌加以完善,使之成为一首名曲,还指定为万寿台艺术团的男声重唱曲。这首歌很快广为流传,金正日同志建议把这首歌改编为合唱。 不过,创作家没有领会到他深奥的创作意图,按照原来的合唱模式,只是增加人数,大张声势,增大幅度。 金正日同志听了改编的合唱后批评说:编得不到位,目前,抒情歌曲增加段落的倒不少,但进行曲尚未有增加段落加以改编的。要好好地把这首歌改编为合唱曲。 他听了重新改编的歌曲录音后指出,合唱编曲和结构还可以,可是,在编曲方面合唱和管弦乐的比率不妥当。管弦乐应以吹奏乐演奏大张声势,可是这次演奏以小提琴发展下去,所以比起合唱,管弦乐不起作用。 金正日同志当场明确阐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要增加竹管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数量,演奏得更加响亮。 创作家听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别开生面的塑造形象。这样,金正日同志提出很高的要求,竟指导了五个月。结果,曾经被人嫌弃的歌曲,终于改编成有名的合唱曲。 金正日同志说,即使是同一曲子,但根据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表现何等形象,其音乐表现水平随之改变。 那天晚上,金正日同志交给那位干部新的任务,要像这首歌曲一样好好塑造形象。然后,再给他听了那首合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