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老建筑中,上海关钟塔和24层的国际饭店很长时间都是摩登上海的代表。一些诗人也由此获得灵感。徐迟写于30年代的《都会的满月》把上海关钟塔想象成“贴在摩天楼的塔上的满月”,钟上的十二个罗马字母则成了围着月亮旋转的十二颗星星,但这个瑰丽的人造月亮却不再高不可及,它只是“另一座摩天楼低俯下的都会的满月”,是“明月与灯与钟兼有”的有用之物,而不再是能激发人们浪漫想象的自然月亮。浪漫的,自然的世界正在被人工的世界所取代。 公刘写于50年代的《上海夜歌》也从上海关钟楼取景。把钟上的时针与分针比喻为“一把巨剪”,它们旋转着,“一圈,又一圈,铰碎了白天”,不仅把白天变得有了形体,而且展现了时间不可阻挡的刚健力量,并暗示了夜晚的到来。由此他的眼光转向了国际饭店: 夜色从二十四层的高楼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在楼宇构成的都市峡谷中,夜色仿佛是突然来到的,当城市亮灯的刹那间,人才突然意识到夜色降临,夜色从当时最高的国际饭店“挂下来”,突出的正是刹那间的夜色和灯光,上海打开“百宝箱”而到处珠光闪闪的夜景,既奢豪,又神秘。 如今,海关钟还在,每隔一点钟还在用《东方红》音乐报时,国际饭店还在,依然是奢豪的酒店。但是,摩登夜色的代表,已经由浦西转向了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