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始于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场关键战役。当时汉王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国则在太行山的井陉关(今河北井陉东)集结二十万大军迎击汉军。然而韩信所率的汉军兵力远少于赵军,仅有一万二千人马。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韩信决定采取背水列阵的战术。他命令军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并派出两千轻骑兵从小路隐蔽前进,潜伏在赵军营地周围准备在关键时刻发起突袭。接着他命令一万军队背靠河水排列阵势,以显示自己已陷入绝境,无路可退的决心。 交战当天韩信率军主动发起进攻,双方激战许久后,汉军佯装败退一直退到河边的阵地。赵军见状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此时潜伏在赵军营地周围的两千轻骑兵迅速冲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了汉军的旗帜。 当赵军追杀汉军来到河边时却发现汉军势不可挡,且营中已插遍了汉军的旗帜,顿时军心大乱,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自己的大本营。在混乱之中赵军纷纷溃逃,而汉军则乘胜追击,最终大破赵军斩杀了赵军主帅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这一战役充分展现了韩信作为军事家的非凡才能。他灵活运用"险中求胜"的策略,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心理,达到了以弱胜强的效果。背水一战后来成为形容绝境逢生不留退路的成语,代表着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拼死一搏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