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恢复使用传统蒙语:古老文字“再度出山”,西里尔文“无奈”共享C位 2025年1月2日,蒙古国国家机关正式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这一举措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蒙古文,这个“老牌”的文字,在沉寂多年之后,终于“再度出山”,与西里尔文“平分秋色”,共同担当公务活动的“官方代表”。 原来,蒙古国早在2015年就颁布了《蒙古国语言法》,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公务活动中要同时使用这两种文字。但1月1日恰逢蒙古国法定假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要休假,于是传统蒙古文的“复出典礼”便推迟到了1月2日。 回顾历史,蒙古文字的“家族成员”众多。从最早的回鹘式蒙古文,到后来的八思巴文、索永布文、托忒蒙古文等,蒙古文一直在“借鉴”与“改良”中发展。就像一个“文字界的变形者”,不断变换“模样”,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例如,1648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创制托忒蒙古文,是为了“巩固政权”;元代蒙古人受藏传佛教影响,为了准确拼写多种语言,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了八思巴文。这些文字改革的背后,都隐藏着蒙古民族的“心思”和时代发展的“智慧”。 然而,在上世纪中叶,西里尔字母凭借其“音写一致”、易于掌握的优势,成功“成为主角”,成为蒙古国的“官方书写体系”。传统蒙古文则“退居幕后”,在科技书刊等领域“悄无声息”。 但近年来,随着蒙古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蒙古文又逐渐“重获生机”。它不仅在教育领域“东山再起”,成为基本教育课程,还在外交场合“大显身手”,成为蒙古国展示民族文化的“耀眼名片”。 如今,传统蒙古文的“复出”,不仅是蒙古国语言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对蒙古民族文化的一次“深切致敬”。它向世界宣告:蒙古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像草原上的骏马,永远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