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国这种新兴工业国的挑战,还有前景吗?基本没啥前景了!但并非德国人牌不好,而是属于德国的时代过去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其实,对于时代和机遇,迟钝者“踏破铁鞋无觅处”,等到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村子早被人占了。敏锐者“春江水暖鸭先知”,总能“如晨曦初现,洞察未来”,抓住机遇。 油管上有很多越南和印度网友抱怨自己没高铁,然后非常默契地把日本往粪坑里喷。越南高铁梦始于2005年,如今20年过去了,还处于乐视PPT状态。 其实,当中国高铁大基建基本完成,且放弃“泛亚高铁经济圈”东线时,越南就错过了高铁时代,再叠加人权觉醒和成本攀升,越南高铁会一直被困“盗梦空间”。 印度也错过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因为过于热衷骑墙,在太平洋F2之间左右摇摆,“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最终引发了双方对它的厌恶,甚至传言禁止向其出口基础设施、汽车和手机等工业链。 不客气的说,他们充满着对时代的钝感,对机遇的敏锐度极低。即使发现了机遇,也总是一副投机造型,浑然不知时代具有阶段性,机遇具有窗口性,一旦错过便不会再有。 当我们做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判断时,他们无知无觉;当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他们麻木不仁;当我们倡议“一带一路”时,他们扭捏作态。 有些国家依然以文恬武嬉之姿,继续骑墙滥赌;有些国家继续以傲慢之姿,无视大国善举,甚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押注中华文明会被盎撒文明的余威震住……蠢货! 2023年世界500强,中国142家、美国136家,欧洲118家。中美500强企业企业大多诞生于信息革命时期,欧企则全部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联合利华、葛兰素史克,法国道达尔、赛诺菲、欧莱雅,德国大众、戴姆勒、宝马、西门子……通过垄断、打压和吸血后来者,一个个都跟天山童姥似的。 很多人热衷于吹捧欧美日本百年企业,但我极其讨厌它们,一群垄断赛道和扼杀创新的百年老妖。后起之秀一旦冒头,就会被它们联合剿杀。一鲸不落而万物无生,老而不死是为贼! 信息革命萌发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高潮直到九十年代才真正出现,新世纪继续深化推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1946年全球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71年美国搞出首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美国推出第一台苹果电脑,个人电脑时代来临。1998年超级计算机“太平洋蓝”诞生。2005年英特尔双核奔腾D处理器问世…… 网络技术方面,1973年首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诞生于美国。1989年因特网正式命名,共有30万台电脑联网;1993年美国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1996年美国宣布投资1亿美元建设第二代互联网…… 在此过程中,欧洲发达国家几乎啥都没干,继续沉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辉煌,疏忽了对新技术的投入与研发,让美国占据了几乎所有赛道的先发优势。 有些人会拿美国驻军说事,其实,二战结束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欧洲实力非常强劲,一点都不怵美国,否则凭啥能鼓捣出欧元?其实,美国海外驻军也具有两面性,看似威胁被驻军国家,但反之也是人家手里的人质。 有些人会拿市场说事,但哪怕抛开搅屎棍英国,欧洲本身就有7亿多人口,再加上法属非洲,起码能达到8亿,美国人口也才3亿多,五眼联盟也就5亿人口左右。 市场从来都是打出来的,并非天生属于美国,关键在于法德如何团结欧洲。其实,法德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于1993年牵头成立了欧盟,目的就是建立统一的欧洲大市场。 设想是法国主要从政治文化层面赋能欧盟,德国则通过经济产业赋能欧盟。但一个欧债危机就把欧盟打回了原型,连转移支付都做不到,何谈统一大市场? 其实,我们对德国前几任总理的评价一直不错,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任期从1982年到2021年,差不多整整40年。从微观细节层面看,他们确实干的不错,把战后德国工业推向了高潮。但从宏观战略层面看,恰恰是他们让德国与信息革命擦肩而过。 他们过于迷恋俄罗斯和中东石油天然气,过于痴迷德国在内燃机、电机和工业母机等方面的优势。结果德国传统工业产能过剩,信息化产业反而为零,甚至安享美国技术,把市场让渡给了美国。 信息化作用于生产力,先后助推了两波经济大发展,第一波电子商务,第二波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是对数百年全球化的重新整合与提纯,人工智能包括无人机、电动车、机械臂、机器狗等各种智能产品,说到底就是降本增效。 也许,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等都是优势的政治家,但他们并非合格的战略家。从哲学层面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时代也并非单选题,机遇更不是对错判断题。在所有选择中,单选就意味着排他性,对错二元往往意味着巨大反噬。 但时代和机遇就是这样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历史只会留下教训,从不贩卖后悔药。错过花期,便再无绽放;错过列车,就再等不来;错过机遇,就再难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