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战斗英雄”李陶雄“死而复生”,身中上百弹片,因抢救无效正要运送遗体进行安葬,却两次从担架滑落,护士发现其眼睛未全闭紧,身体还有余温,结果如何? 致敬!光荣在党50年!_ 经过数十小时的抢救,医生们还是发出来了一阵叹息,等待外面的战友们看到手术医生连连摇头,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他是为战友们而牺牲的。 1984年5月,他们一起走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如今却“天人永隔”了。 回忆起与李陶雄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战友们痛哭在一起。 在他们的印象中,李陶雄每次上战场,总是冲在前面的那个,不只是思想觉悟高,向来身体素质也很强,战场上对敌情分析也总是很到位,敏锐的作战意识,都强于他人。 几次都带领大家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只是在这次战斗中,李陶雄也没了主意,实在是敌我力量悬殊。 如今这局面,若是在耗下去,我军的伤亡就会更大,李陶雄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只能用一个笨一些的方法,就是用自己,来吸引敌人的炮火,让战友们能趁机逃走。 战友们不同意,可李陶雄心意已决,只有这个方法,能尽可能的保全其他战友。 说着李陶雄义无反顾的冲了出去,眼看着敌人的枪炮朝着他的身体射击了过来。 “壮士一去不复返”,大家都知道,李陶雄这一去,几乎没有了生还的可能。 为了不能让他白白牺牲,战士们含泪撤离,逃了出去。 没过多久,当支援部队攻上来的时候,李陶雄几乎已经没了气息。 全身上下已经被鲜血混着硝烟布满,看起来已经没了人样儿,地上的鲜血依然还在蔓延,似乎要染红这片土地。 医务人员看着他满身的弹片,粗略的看了一下,也要有上百片,尽管已经尽力的取了出来,还是有很多无法取出,而且当时已经明显失血过多。 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看着李陶雄已经奄奄一息,只能遗憾的宣告死亡。 战友们悲痛之余,聚在一起为他举办了追悼会,虽是异国他乡,也要让他入土为安,准备抬到早已选好的地方安葬。 让人惊讶的事情也正发生在前去安葬的途中。 抬在担架上的遗体,莫名其妙的掉落下来了两次,第二次掉落下来的时候,医务人员查看究竟为何总是掉落。 触摸到遗体的时候,竟发觉遗体尚有温度,再一看眼睛,微微张开,未能紧闭,瞬间觉得不可思议。 这证明人还尚有一息,也就还有生还的可能。 立刻返回,召集了更专业的医治团队,再次展开了紧急抢救。 血库的血液不够,迅速召集战友们献血,足足输进去了2500毫升的血液,李陶雄渐渐呼吸明显了些。 接下来继续取出身体里的弹片,只是由于手术难度太大,只能送往大医院抢救治疗。 这一身的弹片,李陶雄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据李陶雄回忆,至少要有五十次之多。 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全部取出来,而那些没有取出来的弹片,伴随了李陶雄的一生,也折磨了他的一生。 虽然奇迹般的生还,但他的左眼已经完全失去了光明,右眼看东西也只是模模糊糊。 更痛苦是身体里残留的弹片,只要他动弹,弹片就在身体里刺痛着,夜晚更是疼痛难忍。 即便一直都在接受治疗,接受训练,可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忍受的疼痛,更是千百倍。 被疼痛折磨的李陶雄,却从未放弃生的希望,更是用自己的与病魔抗争经历,鼓励着其他人。 他是“战斗英雄”他是生命力的象征,与敌人斗争,与苦难斗争,上演了一场浴血奋战,顽强不息的生命凯歌。
1984年,“战斗英雄”李陶雄“死而复生”,身中上百弹片,因抢救无效正要运送遗体
荒沙历史吖
2025-01-08 17:53:25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