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前五集已阅,看之前是真的没想到,这部剧能这么尊重历史,把大唐风貌还原

夏槐娱乐冲浪 2025-01-08 23:55:53

国色芳华 前五集已阅,看之前是真的没想到,这部剧能这么尊重历史,把大唐风貌还原得这么细致入微

今晚更新的第五集里,我看到了和离书(也叫「放妻书」)的全貌,我对比了下真实的唐代和离书,发现剧组真的是每处细节都在还原(图1)

来说说剧情和唐朝的种种对应吧——何惟芳,作为商贾之女,为了救母踏入刘家,却遭遇了比她预想中更冰冷的现实。从迎亲的那一刻起,她便被深深的门第观念刺痛。迎亲队伍从后门悄然进入,家中冷冷清清,不见宾客,新郎刘畅醉意朦胧,满脸写着对她商贾出身的不屑。婚后,她被安置在偏僻小院,备受冷落

这种待遇,也是前几集的主要矛盾,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唐朝轻商风气与森严门第观念的真实写照。《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代选官重门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种观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官宦之家视商贾为逐利之徒,社会地位低下。婚姻在这样的背景下,沦为家族维护门第与利益的工具

刘家的所作所为,将唐朝社会的功利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刘夫人毫不掩饰地要求何惟芳用嫁妆为刘畅打点省试,美其名曰增进夫妻感情,实则是觊觎何家财富,为儿子仕途铺路。刘家将何惟芳视为摇钱树,全然不顾她的感受与尊严。这种功利心态不仅局限于家庭内部,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唐诗里就留下过很多这种不加掩饰的追逐,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够直白了;李白就更不藏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直白地表达了希望得到韩荆州举荐的愿望,所以刘家想要靠何家财富助力儿子仕途,实乃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整部剧,其实都是基于大唐的社会现实所讲述的

刘申夫妇见到吉安县主时,谄媚的姿态令人作呕,却也十分真实。他们一心想通过与宁王结亲来攀附。只能说刘家做的,甚至不是当时吃相最难看的,《大唐新语》里面有个故事,有个叫郭霸的人,曾在御史大夫魏元忠生病时,去探望并尝其粪便,说「大夫粪味甘,或不瘳;今味苦,当即愈矣」——已经做到这种程度,就不解读了……

而之所以跪到了这种程度,是因为刘家家主(也就是刘畅的爹),身份是盘管,这在唐代是州府下面的官员,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他身边站着的东都留守,「东都」指的是洛阳,留守是皇帝委派在重镇的官员,统领整个东都。而他们迎接的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在隋唐,只有亲王(剧里是宁王)的女儿才能封为县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家家主不仅对县主极尽谄媚,对身边站着的留守,也小心翼翼、唯命是从了,毕竟一个是他想要巴结的,另一个则是他的顶头上司

以上所说,还都是比较大的方面,《国色芳华》对大唐的还原,已经细致入微到可以拿显微镜观察的程度:

何惟芳与刘畅的婚礼在黄昏举行,唐朝的《仪礼注疏》中记载「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夫妇并拜铜镜,共结镜纽,在唐代已经成为婚俗,这在剧里也完美再现了——实际上,这场婚礼也是唐代美学还原在剧里最集中的表现,非常非常强烈建议看原片;而迎接县主时可以看到,刘家挂着的牌匾是四个字:兰熏桂馥

这句话出自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熏桂馥,羽仪百代,掩梁窦以霞搴。」这牌匾用来表达,对子孙昌盛不衰的希冀——这其实就是刘家与何惟芳矛盾的主要驱动所在,刘家,实在是太希望刘畅这么个儿子,能飞黄腾达了

不过查完之后我很震撼,就连这么一个牌匾,剧组就能把巧思拉满。这种巧思与尊重历史贯穿在了每个细节上面,女性角色的发髻与妆容款式考究还原,甚至花钿都是贴上去而非画的

而这一切的细节,都为了支撑起故事本身,让《国色芳华》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扎根于真实的历史土壤。剧里你看到的大唐,不是被严重符号化的,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大唐盛世

从门第观念、功利心态,到贵族生活、文化风尚,再到女性地位,你都能真切感受到唐朝社会的真实风貌。我很期待在后续的剧情中,能够继续深入挖掘唐朝的历史文化,当然更期待的,还是何惟芳能在这种真是框架里的历史叙事里,向刘家、向命运,杀一个回马枪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