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已经持续了两天,结果却陷入了俄军的火力包围圈,动弹不得。没有制空权的乌军,挤在一个狭小的区域,装备再先进也成了活靶子。俄军的空天军大威力航弹、火炮炮击,再加上重装甲的碾压,乌军的处境可想而知。
有消息称,乌军投入了14个旅的兵力,但这更像是西方媒体的夸大宣传。如果真的有那么多人力和装备,乌军也不至于打得如此艰难。这次反攻,更像是乌克兰为了讨好美国新政府而进行的一场“表演秀”,目的无非是向新主子献礼。
俄军的火力优势显而易见,乌军的地面装备在俄军的空中打击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无论是坦克还是装甲车,面对俄军的轰炸,都显得脆弱不堪。乌军的反攻,更像是一场“送人头”的行动,缺乏战略纵深和空中支援,注定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西方媒体在这场冲突中,一如既往地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夸大乌军的实力,掩盖其实际困境。这种宣传手法并不新鲜,但在这场冲突中,显得尤为讽刺。乌军的反攻,与其说是军事行动,不如说是一场政治表演,背后是乌克兰对美国的依赖和讨好。
这场反攻的失败,再次暴露了乌军在战略和战术上的短板。没有制空权,地面部队再强大也难以扭转战局。而俄军的火力优势,显然让乌军陷入了被动。乌军的反攻,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非真正的军事行动。
乌军的反攻是否真的只是为了讨好美国?这场“表演”背后,乌克兰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