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刘文辉的侄子、川军军长刘元瑭带着部队投靠胡宗南,不想一路逃散大半,胡

报君知史 2025-01-09 23:28:53

1940年,刘文辉的侄子、川军军长刘元瑭带着部队投靠胡宗南,不想一路逃散大半,胡宗南大骂说:“刘军长,你的兵呢?就这么点人枪,是来烧火的吗?” 刘元瑭的父亲刘文运是刘文辉的二哥,在刘文辉得势后,刘家子弟“鸡犬升天”的不少,刘文运的八个儿子,有六个给刘文辉当差。 刘文辉是四川军阀,其势力全盛时期,占据七十多个县,拥有140多个团,近二十万众,实力凌驾于刘湘、邓锡侯、杨森、田颂尧、李家珏、罗泽洲等军阀之上。 刘文辉的发迹,是离不开刘湘的,他比刘湘小七岁,但论辈分却是刘湘的幺爸。本来,刘湘、刘文辉既是亲戚,又是盟友,相处的很不错。但在刘文辉后来居上后,野心勃勃,想一统四川,和刘湘的矛盾迅速激化,继而在1932年冬,引发了“二刘大战”。 论地盘、兵力、人口等,刘湘和刘文辉差距不少,但刘文辉过于强势,将邓锡侯、杨森、田颂尧、李家珏、罗泽洲等大小军阀惹了个遍,与其说是“二刘大战”,不如说是以刘湘为盟主的川军联军讨伐刘文辉之战。 刘湘加上几个军阀的兵力,实力就在刘文辉之上了,战至1933年夏,刘文辉失去大部分地盘和兵力。 陷入绝境的刘文辉,在退守西康后,一面让大哥刘文渊劝刘湘不要豆箕相煎,一面向刘湘通电认错。 刘湘也不想致刘文辉于死地,对刘文渊说:“我幺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主要是压压他的气焰,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是一家人吗。” 就这样,“二刘”罢战休兵,握手言和,此后刘文辉盘踞西康之地,直到1949年。经此一战,刘文辉元气大伤,也变得不轻易相信别人。 “二刘大战”中,刘文辉损失的十几万部队,大部分不是被打垮,而是被部队长们带着倒戈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刘文辉在恢复元气,补充部队时,优先使用刘家子弟,毕竟老话说得好,“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刘元瑭是刘文辉重点培养的刘家子弟,他在1928年时,还只是刘文辉军部的警卫营长,可在刘文辉退守西康后,升迁速度明显增快,到了1935年,成为川康边防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旅旅长。 红军长征入川进入会理一带时,刘文辉在老蒋的命令下,派刘元瑭率部去拦截。刘文辉为了保存实力,叮嘱刘元瑭不要主动出击。 老蒋为了分化刘文辉的部队,给刘元瑭专门发去“宣慰”性质的电报。刘元瑭收到老蒋的电报后,变得很是积极。 尽管刘元瑭在和红军作战中,被打了一个落花流水,但老蒋却从中嗅到了此人可以拉拢过来的信息。 1936年,老蒋特批刘元瑭去陆大班深造,并晋升陆军少将。当时,川军将领的铨叙军衔普遍低,职务是少将师长的,大部分铨叙军衔都是上校,即便是这时的刘湘,也只是“中将加上将衔”,像刘元瑭这样铨叙、职务军衔都是少将的川军将领,并不多见。 从陆大毕业后,刘元瑭奉命率部驻防成都西南的双流。老蒋为了将刘元瑭的部队从二十四军彻底脱离出来,下令以刘元瑭的137师、公秉藩的34师合编为新编十二军,由刘元瑭任军长。 34师是陕军部队,属于胡宗南防区的。胡宗南以此为由,派人催促刘元瑭,让尽快率137师入陕,以便统一指挥。 当了中将军长的刘元瑭,志得意满,决定彻底脱离刘文辉的节制,下令手下的团、营长收拾行装,准备开赴陕西。 137师的团长毛国懋、杨开域跟随刘文辉多年,在刘元瑭被任命为军长后,感觉不对劲的刘文辉,曾密告毛国懋、杨开域,说若情况不对,不用再请示,即刻把部队拉回西康。 一天,刘元瑭带着几个亲信去成都玩乐,彻夜未归,毛国懋、杨开域见机会来了,带着两个团的人马连夜往西康疾行而去。 等刘元瑭得到消息,返回双流师部时,毛、杨两团早就走了七八十里。137师是“三团制”,两个团被拉走后,剩下吴傅鑫团的官兵也是人心惶惶,不到几天,也跑掉了好几百人。 无奈之下,刘元瑭只得带着剩下的官兵入陕。到西安后,胡宗南见刘元瑭只带过了千把人,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质问刘元瑭把兵带到哪去了。 刘元瑭还没解释几句,胡宗南拂袖而去。失去利用价值的刘元瑭,遭到胡宗南的冷遇,尽管他军长的头衔还在,但胡宗南开会从不叫他。至于名义上归刘元瑭节制的34师,上至师长公秉藩,下至普通士兵,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跟着刘元瑭到西安的手下,受尽歧视,因时常被拖欠军饷,吃饭都成问题。不到半年时间,不仅士兵跑了大半,连团长吴傅鑫,营长何义伦、吴洪恩等刘元瑭的亲信,都悄悄返回了四川。 胡宗南见刘元瑭成了光杆军长,报请军委会同意后,撤销了新编十二军的建制。丢了部队,又失去了军长头衔的刘元瑭,不得不逃回西康,去雅安向幺爸刘文辉请罪。 刘文辉将西康任职的刘氏子弟召来,当着众人的面说:“元瑭是刘氏族人中主动投靠蒋介石的第一人,希望也是最后一人。” 这话等于断绝了刘元瑭重掌兵权的可能,表面上,刘文辉原谅了这个侄子,但却也将他打入另册。

0 阅读: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