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彭帮怀,“毒教材”吹哨第一人,在教材纠错苦缠14年,22场官司,一次都没有赢

常常说说 2025-01-10 00:23:05

他叫彭帮怀,“毒教材”吹哨第一人,在教材纠错苦缠14年,22场官司,一次都没有赢过,但仍旧初心不改,被誉为教科书的守护者,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教材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载体,贯穿了学生们的整个读书阶段,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们来说,教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里面的内容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塑造正确的三观,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对孩子们的未来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如果一旦有错误的情况出现,很容易会对孩子造成错误的引导,让他们误以为这就是正确的。   所以对于教材的编写,可是教育界的一项大工程,对里面的每句话,每个字,甚至是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斟酌,保证逻辑之间的严谨,确保准确无误不会出现任何歧义。   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科教工作者,经过多轮的检查和核对,百分百没有错误发生才可以出版。   不过再严谨的工作,难免还是会有疏漏的时候,教材上出现错误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早在1998年,有一些教材内容就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而发现错误的“吹哨人”就是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语文老师彭帮怀。   在彭帮怀小的时候,他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很是崇敬,于是在他上学期间,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要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后来他就考取了硕士学位,从学校毕业后,就回到河南当起了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   他在上课时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收获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家长们更是对他好评连连。为了帮助学生们写好作文,他后来还专门开设了一个作文辅导班,在空余时间,会给孩子们补习如何写作文。   可就在有一天,他给其中一位学生辅导作业的时候,发现教材上出现了一个错误,上面将“冷冽”写成了“冷洌”,虽然只有一个笔画之差,但是在含义上还是有区别的。   彭帮怀还以为是学生调皮捣蛋,故意在书上加了一点,于是就对他教育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很容易养成写错别字的习惯。结果学生却委屈巴巴地解释道,这不是自己添上去的,是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彭帮怀看了好几遍,这才意识到误会了学生,但是教材编写这么严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他接着又翻阅好几本教材书,一番功夫下来,大概查出了几十种错误的地方,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符号不正确,要么就是句子有歧义。   他把这些错误汇总到一起,立刻上报给了教育部和出版社等相关部门,但是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之后他只好起诉了他们,但是当时有人认为他这是想要吸引眼球,所以在故意炒作,所以他的诉求也没能得到支持。   不过秉承着负责任的态度,他在此后的14年间,先后进行了22场官司,虽然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他从来没有放弃,最终终于得到了正义的回应。   这期间虽然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好在最终他的努力被看到了,事情也得到了解决。彭帮怀用自己执着的职业品德,守护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向大家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敬业。

0 阅读:50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