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吧,别等入土的那天,没有人给自己摔盆。 无数次被人劝了,我都一笑而过。直到48岁的老公走了,我看到了生女儿与生男孩的区别。 曾经我和老公以生两个女儿为荣,把爱都给了两女儿。直到老公走了,我发现了世俗的偏见。 整个葬礼显得格外冷清凄凉。老公葬礼那天,因为太年轻,没有人来。 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是在火葬场举办仪式,那地方,偏僻,在山顶,晚上冷飕飕的令人害怕,人人觉得晦气,况且仪式是晚上,连他的几个要好同学想来上支香送一程,可一听是这种地方办,推掉了。只有三个最亲的表弟来了一会,上了香就回去了。 担心女儿害怕,小姑,侄女还有初三的侄子陪着。我,大伯,大伯娘全程不能参与仪式。 高三的大女儿显得特别懂事,丧事上的事儿她都听从做法事的人指点,样样做得很好。可到了摔盆这和抱骨灰盒送上山这一环节,按习俗是儿子来完成的。我没有儿子,只能让侄子来代替女儿了。 当时啊,各种复杂的情绪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这可不是说女儿做得不好,只是在传统习俗跟前,不得不听从。 但这可是女儿的父亲啊!自己的父亲却不能由自己尽最后的孝道,那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觉着,以前那些劝我生男孩的话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大女儿内敛,一直默默流泪,小女儿外向,哭得稀哩哗啦。最后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推进焚化炉,出来一把灰。然后由侄子抱着骨灰盒,女儿跟着一起将自己的父亲送上山,完成了最后的仪式,尽了最后的孝道。 在这事上,我看到了,生和死我们不能把握,生男生女不能自己作主,但唯独传统打破不了,只有顺应。 但这些只是仪式,仅此而已。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只有一个独生女 或是两个女儿,也没有要二胎或三胎的打算,经常会自嘲,一边自我安慰,一边害怕很多年以后,女儿远嫁,怕连给自己烧纸的人都没有,怕等入土的那天,也没有人给自己摔盆。 也一边羡慕别人有儿子的家庭 一边自嘲没有儿子的人生,一边是骨子里的传统,一边是与现实的和解,一边说躺平吧挣钱给女婿太亏了,一边又拼命的挣钱,但就是不愿多拼一个儿子,实在是一个矛盾结合体。 虽说传统习俗里有些东西短时间内改不了,可咱们也得知道,男孩女孩在家庭和社会里都应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不能光因为一个“摔盆”的传统就觉得男孩比女孩重要。每个孩子都是老天给的宝贝,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去缅怀亲人,去尽最后的孝道。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不再有因为性别而产生的遗憾。
生男孩吧,别等入土的那天,没有人给自己摔盆。 无数次被人劝了,我都一笑而过。直到
令志的生活
2025-01-10 07:57:10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