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键词“抽象”:中国年轻人用幽默化解压力】 第一个发布的年度关键词是抽象 12月2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发布2024年度关键词——“抽象”。据悉,该平台内去年与“抽象”相关的笔记内容超过1000万条,“搞抽象”的评论数量更是高达1.6亿条。中国专家和年轻人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玩抽象”既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调侃,也是展现生活态度的方式。未来,这种带有幽默感和创意的解嘲文化或将以独特的形式长期存在。 2024你搞抽象了吗
“抽象”一词最初源于一位游戏主播的口头禅,并随着传播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截至目前,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抽象”这一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超过900亿次,其中点赞量超过300万次的视频接近10个。
“抽象”通常带有反套路、荒诞和无厘头的特点,并常常融入谐音梗,既可以用于自我调侃,也可以用来调侃他人。形容一个人在“玩抽象”,通常是指此人的思维和行为很独特、反常规。
一些网络上流行的“抽象梗”包括:“防晒霜不成膜怎么办,不成魔便成佛。”“有事直说,反正我也帮不了你。”“生活如果给我一拳,那会一拳打在棉花上。”“轻舟已过万重山,乌蒙山连着山外山。”等等。
为何“玩抽象”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化产业学者郭万超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不仅帮助年轻人缓解生活压力,还展现了他们更加自由开放、不拘谨的态度。
他指出:“首先,现代年轻人的个性比较强,喜欢自我表达,他们倾向于用所谓的‘抽象’来表达情绪。通过一种不容易理解和不常见的方式,表达某种深刻的感受。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其次,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的焦虑感也更加明显,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减压。此外,从文化现象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反映了现代或后现代文化的一种特征。社会焦虑加剧本身是伴随现代化而产生的,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表征。”
受访的中国年轻人也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玩抽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年轻人应对生活压力的一种策略。通过这种调侃的方式,“玩抽象”为生活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魏晓妍表示:“‘玩抽象’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表达方式,在某个场景下,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行为去化解、调侃这个场景,通过幽默的方式让自己摆脱当时的窘境。如果结合一些‘梗’或者表情包,这些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还能感染自己和周围的人。”
另一位受访者小宇表示,“玩抽象”并不是一种完全新鲜的现象,它类似于过去的“无厘头”,其内核仍然是对生活中令人压力山大的事情进行解嘲。当代年轻人正在用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说:“‘玩抽象’带点恶搞、幽默,并夹杂调侃。这也反映了当下流行的一种态度——佛系、随缘、随遇而安。面对困境,我们更倾向于用幽默和轻松的方式去化解,而不是死磕到底,这正是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郭万超指出,社交媒体在传播“抽象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加速了这种文化的流行。他说:“社交媒体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这种文化容易传播开来。此外,网络表达有一定的匿名性,这让年轻人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不像现实中那样有太多顾忌。这种自由表达也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
关于“抽象文化”的未来发展,郭万超认为,短期内它会有较强的表现力,并呈现出明显的特征。但长期来看,这种现象可能会变得不那么突出,但它不会完全消失。
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成熟,人们的焦虑感可能会有所减弱,这种现象的频率也会降低。然而,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幽默感和态度,会让这种文化以某种形式长期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