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马岛,英国核潜艇发射3枚鱼雷,阿根廷巡洋舰葬身海洋,323人阵亡。阿军用一枚“飞鱼”空舰导弹回敬,击沉英军2亿美元的导弹驱逐舰! 马岛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南方向约480公里的南大西洋海域,由东福克兰岛和西福克兰岛两个主要岛屿组成。这片由英国实际控制的岛屿,却一直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长达149年的主权争议焦点。 1833年,英国派出军舰强行将阿根廷驻军驱逐出马岛,并在此建立了永久性的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阿根廷与英国之间长期外交摩擦的源头,阿根廷始终认为马岛是其固有领土。 1981年,阿根廷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军政府面临着巨大的统治危机。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重获民心,阿根廷军政府将目光投向了马岛这块"祖传领土"。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突然发动进攻,成功占领了马岛。这一行动迅速引发了英国的强烈反应,撒切尔政府立即组建了一支38艘军舰的特混舰队,开始了长达8000海里的远征行动。 英国特混舰队的核心力量是"不屈"号和"威严"号两艘航空母舰,以及搭载的42架"海鹞"战斗机。这支舰队还包括8艘导弹驱逐舰、15艘护卫舰和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构成了一支强大的远征力量。 阿根廷军队的装备主要来自国际市场采购,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其海军拥有一艘航空母舰、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空军装备了法制"幻影"战斗机和"超级军旗"攻击机。 从数量上看,双方的水面舰艇实力相当。但英军在装备质量、技术水平和训练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英军的"海鹞"战斗机性能优异,舰载雷达系统先进,官兵训练有素。 阿根廷军队虽然在数量上不落下风,但其装备来源复杂,维护和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电子对抗和夜间作战能力方面,与英军存在较大差距。 阿根廷海军在马岛战争初期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战术策略。战争爆发后,阿海军主力舰队始终在距离作战区域较远的海域游弋,试图通过威慑和牵制来影响英军的军事部署。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是阿根廷海军最具代表性的主力舰艇,这艘二战时期的美制巡洋舰曾经在美国海军服役。该舰虽然火力强大,但面对现代化的英国海军,其作战能力已显得力不从心。 1982年5月2日成为阿根廷海军的噩梦。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在距离禁区边缘35海里处发现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的踪迹。这艘阿根廷主力舰只甚至没能发现潜艇的存在。 英国核潜艇发射了三枚MK8型重型鱼雷。在黎明时分,两枚鱼雷命中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巨大的爆炸将这艘排水量超过13000吨的巡洋舰撕成两半。 舰上323名官兵在这场突袭中失去生命,这是二战后阿根廷军队遭受的最惨重损失。这次打击严重动摇了阿根廷海军的士气,使其在后续作战中更加谨慎,几乎放弃了与英军水面舰队正面交锋的想法。 与海军的保守相比,阿根廷空军装备的法制"飞鱼"反舰导弹虽然数量有限,但他们充分发挥了这种武器的特点。 "飞鱼"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系统和超低空飞行技术,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在距离目标仅几米的高度进行海面掠飞。这种飞行方式能够有效避开敌方舰载雷达的探测,大大提高突防成功率。 阿根廷空军飞行员多数在法国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熟悉"飞鱼"导弹的性能特点。法国教官曾详细传授了针对现代军舰的攻击战术,这些经验在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空军制定的低空突防方案非常精妙。他们充分利用了恶劣天气条件和地理特点,选择从英军舰队防御最薄弱的方向发起进攻。战机在接近目标时保持超低空飞行,并关闭雷达以避免被早期发现。 阿根廷空军的创新战术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心策划的突防行动,他们成功突破了英军舰队的防空网,用价值仅20万美元的导弹击沉了造价2.4亿美元的英国现代化军舰。 谢菲尔德号的沉没暴露了现代军舰在实战中的诸多致命弱点。这艘造价2.4亿美元的现代化军舰,其防御系统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严重的技术缺陷。 军舰的雷达系统是第一个暴露出问题的环节。965R型搜索雷达虽然能够探测到460公里外的高空目标,但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却十分有限,仅能发现3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恶劣的天气条件进一步降低了军舰的防御能力。当海浪达到7级以上时,舰载照射雷达会受到海面强烈干扰,其有效跟踪距离会大幅下降到20公里左右。 现代军舰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通讯需求与作战需求的矛盾。为了保持与指挥部的卫星通讯,谢菲尔德号不得不在关键时刻关闭搜索雷达,这直接导致了防空系统的失效。 防空系统的盲区问题同样致命。军舰虽然装备了先进的CWS防空系统和24枚射程达80公里的"海标枪"防空导弹,但对30-50公里范围内的低空目标却难以有效拦截。 这场战斗成为了不对称作战的经典案例。一枚价值20万美元的反舰导弹,击沉了一艘价值2.4亿美元的现代化军舰,这种悬殊的价值对比引发了军事界的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