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白崇禧踌躇满志的就任国防部长,却发现毫无实权,他连外出的接待费用

史行途 2025-01-10 22:12:54

1946年6月,白崇禧踌躇满志的就任国防部长,却发现毫无实权,他连外出的接待费用报销,都要遭到参谋总长陈诚的刁难。 蒋介石改组军事机构后,取消军委会,设立“国防部”,以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为国防部长。 白崇禧看似权力很大,其实不然,因为“国防部”又下设“国防部本部”和“参谋本部”。白崇禧直接管理的“国防部本部”,机构并不复杂,就一个办公室和军职人事司、文职人事司等十个业务司。 白崇禧之下,又任命了林蔚、秦德纯、刘士毅三个次长。林蔚是老蒋的心腹,他以第一次长的身份,对白崇禧多有牵制;秦德纯虽是西北军出身,但在杂牌将领中属于亲蒋的;刘士毅是新桂系外省籍(江西)的重要将领,白崇禧的心腹。 办公室主任由黄埔一期的刘咏尧 (刘若英的爷爷)担任,十个业务厅的厅长,也大都是黄埔系。 再看“参谋本部”,陈诚任总长,刘斐、范汉杰、郭忏为参谋次长,下设六厅十二局。 和“国防部本部”那些并无多少职权的业务厅不同,“参谋本部”的六厅十二局大都是有实权的,比如对军衔铨叙等有考察权和建议权的第一厅,制定作战计划的第三厅,军费预算的预算局,编练征兵的兵役局,蒋经国兼任局长的预备干部局等。 六厅十二局中,名气坐大的应该就是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了,不少人被“国防部保密局”的称呼迷惑,认为保密局归白崇禧管辖,实际上幕后操控者是陈诚。 “参谋本部”真正的要害部门,并非上述机构,而是四大司令部:陆军司令部(总司令顾祝同)、空军司令部(总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部(总司令陈诚兼任)、海陆空军联勤司令部(总司令黄镇球)。 郭忏、周至柔等人都是“土木系”骨干,顾祝同又“百依百顺”,陈诚的权力,比之取代何应钦当军政部长时,还要大得多。 陈诚本就和白崇禧不和,就任参谋总长后,俨然不把白崇禧这个名义上的“国防部”一把手放在眼里,平日指手画脚,连“国防部本部”的事务都要插手。 陈诚给“参谋本部”的人员,额外发放津贴,经费管理宽松,汽油使用量只要不过分,一般都不干涉。但对“国防部”本部,陈诚则是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在经费的拨付和汽油的用量上卡的极严。有时候,甚至连白崇禧和三个次长的用车,都要限制汽油配额,日常的接待报销,也时常受到陈诚刁难。 有一次,白崇禧当着陈诚的面说:“陈总长,我这个部长每月的公费开销,还不如你手下的厅长、局长多。” 陈诚听后,很是尴尬。或许是感到做的确实太过分,此后白崇禧派人去报账时,陈诚的刁难明显少了。 1947年8月,陈诚跑去沈阳兼任东北行辕主任,想刷点“战绩”,不料他的表现还不如前任主任熊式辉及保安司令杜聿明。 到了第二年初,陈诚灰头灰脸的离开东北,把烂摊子交给了卫立煌。老蒋和陈诚,总得一个出来承担战败之责,陈诚识相的辞去本兼职务,参谋总长由顾祝同接任。 顾祝同不像陈诚那样锋芒毕露,当了总长后,遇重大事情都和白崇禧商议,这时的白崇禧,才算有了点部长的样子。 5月,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气急败坏的老蒋,为了遏制桂系的发展,打发白崇禧去新组建的华中“剿总”任总司令,“国防部长”由何应钦接任。 好不容易熬走陈诚的白崇禧,正准备在部长任上大干一场,不想却被降职使用,他情绪很大,拒不上任,跑去上海闲住。 长期在李宗仁、白崇禧身边任参议的刘仲容,到上海看望白崇禧时,白崇禧愤怒的说:“南京的那个老蒋,军事上毫无所长,只知道遥控指挥,我看再这样下去,失败就在眼前。” 刘仲容说:“德公当了副总统,老蒋自然不会再让你留在南京主持军事。去华中未尝不是好事,有地盘有部队,还可以相机扩大影响。” 白崇禧叹气说:“算了,不说了,我带着家人去散心了。” 老蒋为了让白崇禧上任,派黄绍竑去上海当说客,在黄绍竑的分析利害后,白崇禧这才同意去华中。尽管如此,白崇禧内心是很不痛快的,他的妻子对李宗仁的妻子发牢骚说:“你家德公成了副总统,我家健生却丢了官。” 二个多月后,在上海的刘仲容接到白崇禧的密电,说有个美国武官要和桂系谈点事情,让刘仲容去南京和这个武官接洽后,将人带去见他。 白崇禧和美国武官见面寒暄几句后,就在一个翻译的陪同下,进了一间房子密谈。谈话结束,送走美国武官后。刘仲容试探的询问谈话内容, 白崇禧倒也没藏着,以得意的语气说:“美国人对老蒋很失望,想转而支持德公。目前有个紧迫事,需要你代我去一趟广西。” 随后,白崇禧写了一封密信,让刘仲容转交给广西的黄旭初等桂系大员,信中主要内容是让黄旭初尽快扩编六万新兵。 刘仲容说:“我之前听黄旭初说,他那里很缺钱的。” 白崇禧说:“此事我已告知马仲孚(白崇禧的小舅子,在广州的正和银行当经理),让他负责筹款。” 刘仲容问:“钱解决了,装备怎么办?” 白崇禧说:“装备不是问题,美国人已答应给了。” 老蒋将白崇禧贬去华中,不想却给了桂系扩充实力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他的第三次下野,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0 阅读:127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