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盛衰标志在素丹年表上可以看清楚:帝国“兴”于穆罕默德二世时期(1451—1481年),“盛”于苏莱曼一世时期(1520—1566年);而帝国之“衰”始于塞利姆二世时期(1566—1574年),帝国之“败”(签订屈辱条约)是在穆斯塔法二世时期(1695—1703年)。奥斯曼帝国的盛世是短暂的。苏莱曼一世晚年,帝国就出现了衰败的征兆。此后,尽管奥斯曼帝国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完全停止,但帝国逐渐衰落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个庞大的帝国由盛转衰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而探讨奥斯曼帝国衰落的根源是研究奥斯曼帝国史绕不开的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结论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政治腐败或官僚体系的腐败,二是苏莱曼一世之后再没有出现雄才大略的君主。“政治腐败”是笼统的说法,可以把官员擅权、渎职和生活腐化当成同一种性质,把国家的财政靡费和吏治不严或纲纪废弛混为一谈。各种形式的政治腐败在任何封建帝国或军事帝国都出现过,奥斯曼帝国的政治腐败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即使从统治者个人素质和执政能力的角度思考,理想的“明君贤相”和与之相反的“昏君贪官”是简单的好坏之分,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奥斯曼帝国在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其军事、经济、政治和外交层面都出现了问题。例如,战场上失败,财政入不敷出,国内政局不稳,奥地利和俄国侵扰边境等。但是这些危机都是表象,从深层来看,这些问题源于制度弊端,或者曾经高效的制度出现“效用递减”,甚至走向反面。帝国由盛转衰的过程,也是各类制度逐渐锈蚀和破坏的过程。因此,从制度层面探究奥斯曼帝国兴盛与衰败的根源,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