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邓海山,一生砍了300多个脑袋,晚年终遭报应。 邓海山的祖上都是祖祖辈辈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种田人,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田里的收入是极为微薄的,而且就是那点无法果腹的收入,还需要拿出相当大一部分去缴纳田租和赋税。 所以从邓海山记事开始,他就从来没有吃过饱饭,每天都是饥肠辘辘的熬过一天。 邓海山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劳作,希望田里的收入能够多一些,能够够让一家人活命,可是那点收入也只够活命,饿不死而已。 后来邓海山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由于常年的劳作,他的父母身体患上了很多的病痛,根本没有钱买药,只能捱着,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贫病交家中离开了人世,当时的邓海山还是一个孩子。 邓海山的父母去世后,他就成为了一个孤儿,没有了父母,邓海山只能是流浪在街头,每天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只能沿街乞讨,有时候甚至一连数天都找不到一丁点的吃的,只能依靠喝水维持自己的生命。 后来邓海山稍微长大了一点,遇到了刽子手佟绍箕,佟绍箕看到邓海山确实可怜,就有意收邓海山为徒弟,邓海山当时几乎要饿死了,听说可以赚钱,而且赚到的钱还会很多,完全不用再担心吃喝的问题,邓海山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下来。 要知道,在历朝历代刽子手这个职位都是薪水颇高的,在清朝时期,刽子手一个月可以拿到十几两银子,就是到了清朝的末年,清政府已经破百不堪,邓海山一个月仍然能够拿到十两银子的薪水。 要知道当时一两银子大概是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200多,十两银子就是人民币一万多块钱,这样的薪水,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现代来说也是十分可观的,所以邓海山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刽子手的道路。 要想做一名刽子手也并非那么容易的,刽子手的行当里有很多的讲究的,首先,刽子手砍头需要一刀下去,干净利落的将头砍下来,而且有时候死者的家属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有的可能并不想让死者的头和尸体分离。 这样就需要既要将头砍掉,让人死掉,又要让头部不能完全与尸体脱离,而是连着一点皮肉,这样就需要刽子手的技术到家。 所以刽子手也是一个十分要求技术的活,邓海山决定做一名刽子手后,就开始跟着老师佟绍箕学习。 每天不是砍南瓜就是砍香头、砍烛光,后来也会砍一些鸡鸭鹅等家禽,体会一下刽子手必须要面对的血腥气,邓海山也是非常用功的,很快邓海山就出师了。 邓海山本来是赤贫的人,自从当上了刽子手之后,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很高,这让邓海山有了一种暴发户的感觉,而且死者的家属也会不断塞钱给邓海山,让邓海山砍头的时候利落一点,不要让死者有太多痛苦,所以邓海山的收入颇丰。 可是他却不懂得将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是吃喝嫖赌,大肆挥霍,所以几乎是月月空。 佟绍箕临死前,将邓海山叫到了自己的床前,对邓海山说:“我们这行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砍下的人头一定不要超过99个,否则是会遭到报应的。” 邓海山看到师傅的谆谆教诲,他也十分清楚,自己干这行是被迫的,所以他答应了师傅,一定会记住师傅的话。 可是转过头,邓海山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再想勤俭节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邓海山依旧没有能够攒下钱,还是一个妥妥的月光族。 而且师傅告诉他的及时转行的话,他也早已经忘到了脑后,一直做刽子手到了清政府倒台,砍掉了300多个脑袋。 虽然邓海山的收入颇丰,但是邓海山却在自己风光的时候没有能够成家,所以他终其一生都是孑然一身,没有老婆,也没有孩子。 后来,清政府倒台了,民国政府走上了历史舞台,民国政府处决犯人也不用砍头了,而是使用枪毙了,邓海山就这样失去了刽子手的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 而且邓海山有钱的时候就只顾着逍遥快活了,根本没有攒下钱,所以失去工作后的邓海山,很快就流落街头了,又开始了小时候的日子,每天朝不保夕,经常是饥肠辘辘。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发现邓海山倒在了一个店铺的门口,他已经被冻饿而死,或许邓海山没有遵照师傅留给他的遗训,砍了太多的脑袋,遭到了报应,总之邓海山死得时候,瘦骨嶙峋,浑身散发出让人作呕的恶臭。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很不容易的,当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有朝不保夕的时刻,所以赚到的钱,不可以胡乱的花销,一定要戒掉大手大脚的毛病,不然晚年可能会遭遇不测,如同邓海山一样冻毙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