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娶!”安徽,2022年,一33岁女子卖烧饼每天4点半起床,11点睡觉,每天卖3000张烧饼干了12年,不料却将钱给弟弟买房买车,连店也过户给弟弟…… 虽然时代和思想一直在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扶弟魔”依旧很常见。“扶弟魔”本质上就是一种原生家庭里重男轻女思想的具象化表现。 千百年来,重男轻女的迂腐思想一直都存在着,即便如今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了,但这样落后的思想却依旧没有被完全消除。 在这样的家庭里,作为姐姐就成为了旧思想的“献祭品”。有些运气好的,或许可以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吸血和压榨;差一些的,起码也能涌现出反抗意识,尽可能的独善其身;但却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姐姐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彻底洗脑了。 她们在父母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不断地被洗脑“不管怎么样都要先帮弟弟”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有些姐姐就会从最初的不情愿,变成了心甘情愿为弟弟毫无保留的付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扶弟魔”。 2022年的时候,在安徽就有这样一个姐姐,潘女士出生在安徽定远一个贫困的山村中,她是家中的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本就是农民家庭,但父亲因为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导致无法干重活,家里的农活就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或许是作为长女的责任心,或许是不忍心看见母亲一人如此操劳,潘女士在初中毕业后便决定辍学出去打工挣钱。 19岁的潘女士来到了常熟务工,那时她认识了一名卖烧饼的商贩,于是便跟着当起了学徒。聪慧的她很快就学了一手做烧饼的好手艺,于是她便离开了师傅出去自立门户。 她买了一辆小推车,沿街摆摊叫卖,生意还算不错,让她挣到了第一桶金。 到了适婚年龄后,潘女士通过老家的人介绍,认识了同村一个小伙子,两个人很快便结了婚。婚后,潘女士和丈夫租了一个小小的门店继续经营着烧饼生意。 因为生意不错,潘女士还将父母都接到了常熟,这样她可以时时照顾,带父亲看病也方便。 这时潘女士卖烧饼挣的钱大部分都拿去贴补娘家以及给父亲看病了。 后来潘女士生了儿子之后,考虑到上学的问题,他们便又回到了安徽老家,潘女士在那里又找了个门店,重新卖起了烧饼。 因为她的好手艺,店里的生意特别好。可就在这时,丈夫却提出了离婚,理由是她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娘家,大部分的收入也都被她拿去补贴弟弟了,这让婆家一直不太满意。 离婚后,儿子被判给了丈夫,她靠着自己撑起了饼店。 她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来和面烙饼,一整天都在不停歇的做生意,一直到晚上十点打烊才能休息。 也正是因为够拼,仅仅四年潘女士就攒下了一百多万。 但挣了钱她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想着给自己买,而是把钱全部拿去给弟弟买房买车了,上百万的积蓄自己仅仅留了一千块用以日常开支。 后来弟弟因为找不到工作,她又大方的把自己的烧饼铺给弟弟经营,自己又重新找了个店面。 可弟弟哪有卖烧饼的经验,于是潘女士每天需要在两家店之间来回跑,直到弟弟完全上手才放心,但她对此甘之如饴,从未抱怨过过。 已经三十三岁的潘女士因为需要操心烧饼铺还要操心弟弟,所以她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事情。家里人给她介绍对象,可她却拒绝了,说在弟弟完全稳定下来之前自己是不会考虑结婚的事情的。 对此不少网友都说她就是当代“樊胜美”。她的儿子才十岁,她可以拱手让出抚养权,也没有精力关心;可她的弟弟都快三十岁了,她却还是事无巨细的帮弟弟处理。 虽然她自己声称她并不是“扶弟魔”,但这样眼中只有弟弟的利益的举动,真的不是吗? 女人何时能把自己当人,何时才能活自己的,对自己好。每天辛辛苦苦的卖烧饼,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或许仅仅就是为了父母那句“你要多帮帮你弟弟”吧。 对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主要信源:star星视频
我竟无言以对[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
上次说还没结婚,这次又出来个儿子?
每天工作十九小时,三千张烧饼,从抻到烙到卖出去收钱,平均二十来秒就出一张烧饼。这像的速度,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