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昭宣中兴”,汉宣帝刘病已都做出了那些努力?他在位期间又为何多循吏? 强

史海小记实 2025-01-14 11:25:00

为实现“昭宣中兴”,汉宣帝刘病已都做出了那些努力?他在位期间又为何多循吏?

强盛的西汉时代, 循吏涌现, 令人注目。循吏为官注意教化百姓, 恩威并施。在西汉一代以昭宣时代特别是宣帝时为最多。

汉武帝实行的严刑竣法、兴师动众的政策造成社会生产破坏, 阶级矛盾尖锐。武帝晚年发布轮台罪已诏, 提出“明休息, 思富养民”的方针政策的转变。

昭帝即位年仅 8 岁,朝政实际由辅政大臣霍光等人把持。霍光虽有秉政专权之嫌,但忠实执行了武帝罢轮台诏后的与民休息政策。昭宣时期实行的政策多为缓和阶级矛盾的“与民休息”。这种政策的实施必然反对严刑竣法, 使“深酷用法者”遭到打击。

汉宣帝于本始四年,下达削减刑律诏令。又多次下诏废除那些伤害百姓的不合理律令。宣帝还大力提倡“文吏”,以改酷吏酷暴之风。

宣帝即位后,曾多次下诏要求平理狱讼。另外,宣帝为了更好地处理狱讼,设置了廷平一职,专助廷尉决断疑案、平冤狱。宣帝还注意选用决狱平缓的廷尉来处理狱讼。汉宣帝又实行足俸养廉制度。

汉宣帝在从严治吏的同时, 也充分考虑百石以下非朝廷命官的少吏和小吏的生计,适当增加少吏和小吏的俸禄,实行“足俸以养廉”的政策。

宣帝还提高了部分小吏的级别,如长安游徼、狱吏原来并非是百石吏员,而赵广汉为京兆尹时,经宣帝批准令长安游徼、狱吏就百石秩。宣帝提高小吏待遇和地位的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昭宣时期实行的种种措施, 基本方面均是“安民”, 即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鼓励发展生产。宣帝为政以宽的精神, 为地方官员所执行, 于是产生了大批循吏。

汉宣帝经常考查自丞相以下各级官吏的政绩, 尤其重视地方长官的选任。对政绩优异者,“辄以玺书勉励, 增秩赐金, 或至关内侯。”对不合格者则给以降职处分或者免职。宣帝时吏治突出表现了“信赏必罚, 综核名实”,“足以知吏称其职”的特点, 史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

宣帝注意对有治绩的官吏进行奖励提拔。例如, 因黄霸“治为天下第一”的突出表现, 宣帝除下诏加以宣扬, 称颂其为“可谓贤人君子”外, 还赐给其爵位关内, 黄金 10 斤, 俸禄 2000 石, 几个月后,征召为太子的师傅, 而后不久又升为御史大夫。

汉宣帝了解张敞的政事才干、治郡功效及其博识通经, 非常信任他,先后以张敞为山阳太守、胶东国相、京兆尹守、冀州刺史等职, 对于张敞的进谏忠言和合理建议,也大都予以认可和采纳。

张敞的能干与汉宣帝重用张敞都被传为历史的美谈。宣帝实行五日一听事的考课制度,要求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传奏其言,考试功能”考课内容主要有户口、垦田、钱谷、收支、盗贼、断狱等项。黄霸、朱邑、召信臣等人,均因其政绩突出而受到宣帝的奖赏。

宣帝在整顿吏治中,对于那些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的低级官吏,也同样给予关注。汉宣帝同时也重视其他职能部门官吏的选拔。据《汉书·宣帝纪》的记载,在其执政的 24 年中,先后 6 次以诏令形式要求地方官吏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

另外,查阅宣帝一朝高级官吏的身世,其中不少均起自基层小吏,如丙吉、于定国出身狱吏,魏相、张敞曾为郡卒吏。宣帝正是突出强调整顿吏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革除了长期以来地方吏治中所存在的各种弊端, 促使一批勤于吏事、廉洁奉公、为民兴利除害的循吏涌现出来。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西汉社会的逐渐稳定, 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儒生群体随之兴起。自董仲舒提倡儒术以后, 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延文学儒者以百数, 公孙弘向武帝建议“以治礼义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 迁留滞。”得到武帝许可, 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然而, 武帝为实现其多欲政治, 外儒内法, 又多借重酷吏的刑杀来维持统治。昭帝时, 进一步提倡儒术, 用儒士为官。《汉书·儒林传》汉宣帝招选名儒讲授《春秋》谷梁学, 利用儒学施行种种形式的“德教”。

汉宣帝本人“师受诗、论语、孝经, 操行节俭, 慈仁爱人。”昭宣时期的循吏多为儒士出身, 儒学思想强调既为吏又为师, 实行礼义教化, 强调为官清廉, 抚助孝弟力田者。这些思想为循吏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例如, 韩延寿为颍川太守,颍川“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百姓遵其教用。”他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婚丧嫁娶入手, 以古礼为范本, 制定了相应的礼仪规章, 以简明不繁杂, 便于推广实行为宗旨。

在韩延寿的努力下, 百姓都遵照他的教导行事, 民风又变得淳朴起来, 以致出现了“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 弃之市道”的现象。黄霸治民的风格虽与韩延寿不尽相同, 但也同样把教化放在第一位。儒学重教化, 有利于循吏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

昭宣时代的循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实干精神为社会的进步、繁荣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