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在银行存了多少钱?毛主席突然向谭震林发问,他如何解释?毛主席又为什么这么问? 这次对话发生在1953年的春天,毛主席南下视察,了解各地面临的首要发展问题,了解经济状况和民生情况。 这一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年份,“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国家经济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是至关重要的。 在施行计划期间,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建设项目将大量增加,大力发展的背后需要经济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而银行储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时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还处在开始阶段,银行体系尚未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这个新型的机构了解不足。 比起把钱存到并不了解的金融机构里,当时的老百姓更乐意自己保管现金。 银行储蓄作为经济积累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同时,银行储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的存款情况,能够直观地展示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 因此,毛主席此次考察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银行储蓄问题。 视察结束之后,毛主席在罗瑞卿、杨尚昆以及谭震林等人的陪同下探讨视察情况。 在提及银行储蓄问题的时候,毛主席忽然用轻松的语气发问:“大家都来说说,你们在银行都存了多少钱啊?” ? 毛主席在视察中突然向在场的人发问,询问大家都在银行存了多少钱。这实际上是在谈及银行储蓄问题时的随口一问。 罗瑞卿和杨尚昆先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一个存了10块钱,一个存了6块钱。 听了两人的回答之后,毛主席转头问谭震林:“谭老板!你来说说,你到底在银行存了多少钱?” 这话乍一听是在盘问谭震林,实际上还是开玩笑的语气,谭震林也知道毛主席的意思,马上开口回复。 “30块钱!”谭震林一边回复毛主席,一边伸出来三根手指示意。 毛主席一个问题,几个人不同的回答,展现了当时不同级别干部的存款情况。 当时的谭震林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罗瑞卿和杨尚昆都在中央担任要职,无论是三十块还是十几块,对于他们的职位来说都是很小一笔钱。 当时国家宣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些从干部们的个人存款上面都能够看出来。 当然,毛主席问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强调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对于发展生产和实施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 毛主席询问谭震林的时候,对他的称呼是“谭老板”,这个称呼并不像是在叫一名干部。 谭震林平时生活节俭,穿衣打扮也很朴素,半点都没有“老板”的样子,但众人都对毛主席这样称呼他司空见惯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伪装自己,深入敌后说起。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派谭震林去往苏南地区组织军政会。 途中要经过一段日占区,大量日伪军整日盘查经过的人,如何安全到达苏南成了问题。 谭震林为了躲过日伪军的搜查,带领同志们开展了伪装。 他们找来当时只有富商才穿的西裤和皮鞋,再搭配上长衫和呢帽,经过这么一打扮,谭震林看上去还真像个做买卖的富商。 同志们大费周章弄到一张“良民证”,于是谭震林成了走南闯北的绸布店老板,其他同志则是他的随从。 后来任务有惊无险地完成,谭震林不用继续伪装,但他“老板”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同志仍然称呼他“谭老板”。 毛主席这时候叫他“谭老板”,既有调侃的意思,也表现出了毛主席对这位战友的信任和认可。
你到底在银行存了多少钱?毛主席突然向谭震林发问,他如何解释?毛主席又为什么这么问
寻墨阁
2025-01-14 17:13:34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