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外国人在上海”等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持续刷屏霸榜。在2025年上海两会上,“老外游上海”自然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
大量外国游客来华,其背景是中国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2024年,中国与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协议,对38国实施单方面免签,为54国提供过境免签便利,并且与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在政策推动下,免签效应持续显现。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上海,作为外国游客入境旅游第一站,202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600万人次,名副其实地成为老外来中国的“入口”,也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为什么首站选择上海?很多外国游客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是“便利”。
比如交通方面,MetroMan(地铁通)、支付宝等应用程序,以及“滴滴”等小程序方便游客扫码过闸、在线打车。消费方面,上海在核心商圈、三星级以上饭店、3A级以上景区加大外卡POS机布局设置,同时采取“外卡内绑”和投放“零钱包”等多项举措,建立完善“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托底”的支付体系。参观体验方面,从街头小店到迪士尼等热门景区,普遍增设英语、日语、韩语等外语标识,持续优化多语种服务,方便游客查询信息。
从媒体在街头的随机采访来看,无论是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中国通”,还是初次来上海、不会中文的“老外新手”,独立完成吃、住、行、玩、消费都能非常顺畅。
多措并举,在方方面面为游客提供便利,往小了说,是提高其游玩质量和体验,让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成果惠及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本地居民。而在更高的层面上,方便外国游客在沪活动,能够驱动中国城市与世界人民和文化在国内的互联互通,更能加速文化交融成果在上海的落地生根。
如今,站在新的风口上,面临国际流量的持续涌入,上海要接好这“泼天的富贵”,将流量转化成“留量”,就有必要在便利性上做更深入的文章。
有政协委员提出,个别服务细节仍有待完善,比如外国游客要凭护照购买高铁票及展览会、演唱会门票,一般还只能前往线下售票柜台。有专家学者建议,可以针对外国游客设计特色的旅游路线,加配专业的入境游导游。这些意见建议都非常具体且实用,是对现有政策制度的有益补充,将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再添助力。
作为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上海有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这座城市血脉中的开放包容,不仅体现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更体现在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以及面对八方来客时展现出的温度。
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并指出,要做强上海旅游大市场,加快推动旅游品质提升,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梳理优化流程环节,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让便利的服务贴近人心,上海必将成为世界游客近悦远来的“最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