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中国封锁!2009年,光刻机一核心部件,美国想买,却被中国直接全面封锁,断了

住顶楼小邹 2025-01-15 10:17:43

轮到中国封锁!2009年,光刻机一核心部件,美国想买,却被中国直接全面封锁,断了他们的路。为此,美国苦研了15年,却依然没能超越中国……   谁能想到,竟然是一块石头,让科技强国吃了大亏? 不是什么超级芯片,也不是什么顶尖武器,而是一块名叫KBBF的晶体,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玩意儿,竟然硬生生掐住了美国的科技命脉整整15年。 你可能会纳闷,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它厉害就厉害在能直接产生深紫外激光,波长短到让芯片制程进入到纳米级,说是半导体产业的“命根子”一点都不夸张。 但这不是全部,它还在医疗、环保、国防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尖刀”技术。 中国在2009年就下了禁令,任凭美国使出浑身解数,高价求购,软磨硬泡,一概不卖!   但这“卡脖子”背后,是一段中国科研人的“苦行僧”般的奋斗史。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实验室是借来的,设备是东拼西凑的,科研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复员军人,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 而同一时期的欧美,早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相关研究,实力差距非常悬殊。 恰恰是这群“草根”科学家,硬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几十年如一日地,一块一块啃下科研硬骨头,这种“背水一战”的韧劲,很少被外界关注。   你可能只看到了今天的“一鸣惊人”,却没看到那些无数个“十年磨一剑”。 从“阴离子基团理论”的提出,到BBO、LBO晶体的横空出世,再到KBBF的问鼎世界,每一步都像是走在钢丝上。我们没有西方国家的“钞能力”,有的只是咬紧牙关的“死磕”。 再看看美国,自2001年起,他们开始重金投入,组建顶级的科研团队。 但即便如此,2016年,他们“千辛万苦”合成出来的KBBF晶体,在性能上仍然跟中国的差距不小。就像是一个“低配版”,追也追不上,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中国的技术迭代升级。   然而,故事到这里,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国科研团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新一代非线性光学晶体,如LSBO,已进入研发阶段,激光性能再次提升,应用也更广泛。 这意味着美国人想要追赶的难度又增加了不少。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他们虽然这次碰壁,但巨大的“钞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依然是一个巨大威胁,他们有的是机会“卷土重来”,不要忘了,科学竞争犹如一场长跑,一时领先不代表永远领先。   “卡脖子”从来不是最终目的,它的本质是更深层的科技竞争,以及对未来科技话语权的争夺。 我们如何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保持优势?又该如何用硬实力保护我们的发展空间? 这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课题。   (来源:《逆境中长出的“中国牌”晶体》科学网;《多年努力,美国打破中国激光晶体封锁 然而中国新一代晶体已经成功》观察者网)

0 阅读:0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