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一天,大夫问钱学森:“100-7=?”钱学森脱口而出93。大夫继续问:

曦月谈 2025-01-15 17:16:42

20年前的一天,大夫问钱学森:“100-7=?”钱学森脱口而出93。大夫继续问:“93-7=?”钱学森迟疑了一下,答86。大夫再问:“86-7=?”钱学森顿时脸色大变,大声呵斥! 20年前的一天,已经九十岁的钱学森去医院做一项关于老年痴呆的检查。大夫面对钱老,拿出来一份测试题,然后就问钱学森:“100减7等于多少呢?”钱学森脱口而出93。然后,大夫继续问:“那93减7等于多少呢?”钱学森又回答到86。大夫最后又问钱老:“那86减7又等于多少呢?”这一次钱学森没有回答大夫,只见他顿时脸色大变,大声呵斥:“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当然能回答上来了。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智商绝对没有问题!” 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壮阔历程中,钱学森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航天领域。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更是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推手。从青涩的学生时代到步入耄耋之年,钱学森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1911年出生于上海的钱学森,自幼展现出超群的智慧。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学业,并以其出色的学术成就,在航天领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如此,钱学森还积极响应新中国成立后对科技人才的号召,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 尽管回国途中遭遇重重困难,包括长达五年的监禁,但钱学森和妻子始终没有改变初心。在国内外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钱学森回国后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明显地转变了。他从一个被困在异国他乡的科学家,一跃成为了祖国科技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这个转折点上,他的行动充满了对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科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踏上祖国的土地那一刻,钱学森心中既充满了激动,也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肩上不仅仅是完成科研任务那么简单,更是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和科技进步开辟一条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基础相对薄弱,航天技术几乎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的每一步行动都显得尤为重要。 钱学森首先着手于组建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他深知,没有一支能够担负重任的团队,所有的理想和抱负都无从谈起。于是,他亲自参与科研人员的选拔,不仅注重他们的专业技能,更看重他们的热情和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但钱学森凭借着自己对人才的独到眼光,逐渐组建起了一支精英团队。 接下来,钱学森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中。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任务,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物资和资金上的考验。在钱学森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从卫星设计到发射技术,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钱学森不仅是团队的领导者,更是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历经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发射的那一天。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时,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步,也是钱学森和他的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这一刻,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和自豪。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钱学森继续领导和推动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在他的影响下,中国航天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成就,不仅在国际上赢得了尊重,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年岁的增长,钱学森的身体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的精神状态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即使到了九十岁高龄,当面对医生进行的老年痴呆测试时,钱学森仍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回答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然而,当医生连续提问时,钱学森的反应突然变得激烈起来。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智力的自信,更是对于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的体现。 事实上,即使在晚年,钱学森依然对祖国的科技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他经常询问最新的科研进展,与后辈们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每当有学生向他请教理论知识时,钱学森总能给出清晰的解答,展现出他作为科学家的卓越能力和深厚的学识。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