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与周总理聊天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回老家?周总理听后

小博大史 2025-01-15 17:22:58

1964年,毛主席与周总理聊天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回老家?周总理听后沉默了一会,最后给出了三个理由,那么都有哪三个理由呢? 第一个理由,忙于工作,实在是抽不开身。 周总理出生于江苏淮安,1958年,为了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周总理特意把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叫到了北京。 见面后,王汝祥给总理汇报了过去近10年淮安的变化,最后,还非常诚恳的邀请总理回老家看看。 周总理听后非常满意,点头表示认可,可对于回故乡这件事,他却显得非常犹豫。 总理回忆了1946年发生的一件事,当年的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老家,还在文渠划船。 这个勾起了周总理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的他就下定决心,等新中国成立后,一定要回到故乡看一看。 但现实却是,全国解放后,总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日常的事务就已经快要忙不过来了,要是再碰上一些突发事件,可能连饭都来不及吃,觉都来不及睡。 1959年,周总理乘坐专机回京,途经了淮安上空,周总理也只是让机组人员拉低一下高度,自己远远望一下故乡,心里就很满足了。 1946年5月,周总理来到了南京,这里距离老家淮安很近,总理的心里也萌生了特殊的情感。 而且,当时的淮安也已经解放,周总理想要去,是完全没问题的。 可是,周总理犹豫了,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因为有太多“政治限制”。 怎么回事呢?有三个方面,其一,当时国共正在谈判,周总理已经预料到一场内战在所难免。 到时候,在老蒋眼里,周总理就是“敌人”,如果总理这时候选择回乡,肯定会连累到家人和乡亲们。 其二,当地正在进行紧张的土改工作,碍于周总理的身份,肯定会给当地土改工作带来负担。 其三,内战指不定什么时候打响,淮安虽然已经解放,但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会是什么情况,所以,周总理的前往就需要大量安保人员,从接待到回乡路程等等步骤都要做到万无一失,这会给当地政府带来压力。 最后,周总理惋惜地说道:我终究没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淮安去,没有到我母亲的坟前尽儿子的一份孝道。” 周总理有个弟弟名叫周恩寿,由于身体不好,他早早退休修养身体。 周恩寿最惦记的就是哥哥,一次他去西花厅找周总理,聊天过程中,两人就提到了淮安老家的情况。 周恩寿表示,周总理小时候住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当地县委计划修缮一下,最好周总理能亲自来一趟。 这其实是话里有话,表面上说是让总理回家看看房子,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总理回趟老家。 没想到,周总理非但没有答应,反而还严肃地说到:“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 周总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希望老家的房子成为一个“景点”,不希望把房子当成“纪念馆”,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我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周恩寿不甘心,再一次询问哥哥要不要回家看看,周总理的话更加坚定:“没有这个打算!” 实际上,周总理不回家,作为弟弟的周恩寿也不能回去,因为兄弟俩这层关系,周恩寿要回老家,当地县委肯定也得重视起来,到时候又是欢迎又是接待,太耗费当地政府的精力。 所以干脆,兄弟俩就都选择不回乡,周总理在情感上做出牺牲,但却在用实际行动为全中国造福。

0 阅读:73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