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名24岁男子辞去教师工作,攀着5架天梯,爬到2800多米高的悬崖支教,1年后,他哄骗妻子背着儿子一起上山,谁知,24年后,妻子却不想下山。
大渡河峡谷深处,隐藏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彝族村庄——二坪村,它像一颗被遗忘的珍珠,镶嵌在2800多米高的悬崖之上,险峻的地势,落后的生活条件,让这里成为很多人不愿踏足的“孤岛”。
泥泞的道路,牛粪和杂草堆砌的房屋,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学校,曾经的学校,早已被无情的泥石流冲毁,孩子们只能在家玩耍,村民们几乎都是文盲,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1990年,24岁的李桂林在汉源县担任一名代课老师,这位年轻老师充满活力,授课方式独具一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所教授的学生连续五年在学区里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在当地颇有些名气。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二坪村的情况,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当村干部四处寻找老师,却无人愿意前往时,李桂林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踏上了前往二坪村的“不归路”。
他跟着村干部,走了一整天山路,最后来到悬崖下面,映入眼帘的是五架悬挂在90度峭壁上的藤梯,仿佛通往天国的阶梯,却又危机四伏,流水声在山谷回荡,更增添了一丝恐惧。
李桂林的双腿有点发软,可一想到山里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他硬是挺直了腰杆,继续往上爬,藤梯摇摇晃晃,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在村干部的帮忙下,他成功登顶,可是一屁股坐在了山顶上,愣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他眼前的一幕让他吃了一惊,村民们身上衣服破烂,孩子们光脚跑来跑去,好奇地打量着他,这便是他未来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一个连猴子都不愿来的地方。
李桂林没有退缩,他下山后,四处奔走,为学生们争取教材,他离家出走,身背教本和行李,又一次攀上了那座天梯,他带领大家,包括村民和学生,用了23天把学校修好了。
新问题随之出现,孩子们对汉语和汉字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幸运的是,身为彝族人的李桂林利用彝语教授孩子们,采用了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李桂林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白天要上课,到了晚上还得备课和批改作业,同时还身兼数职,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一样。
连续高强度工作累垮了他,就在讲课的时候,他突然倒在了台上,学校急需再找一位老师,可是找不到人愿意应聘。这个情况让李桂林想到了他的妻子陆建芬。
李桂林打电话给妻子,谎称想念她,让她带着儿子上山来“放松放松”,陆建芬不疑有他,背着年幼的儿子,跟着李桂林爬上了天梯,当她看到破旧的学校,简陋的样子,顿时泪流满面。
但她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加入了丈夫的行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陆建芬负责低年级的教学,还要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她每天为丈夫洗衣做饭,忙碌于家务,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这偏远的山村,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96年夏天,一场意外的洪水猛扑山村,李桂林在接学生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孩子被困洪水中,他没多想,立刻跳入水里把孩子救了出来,但自己差点被洪水卷走。
李桂林注意到一些学生总是感到身体不适,于是他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给学生买药。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背着生病的孩子们,跋涉翻山越岭,送他们到山下的医院治疗,他和妻子两人,在过去24年里辛勤付出,帮助了300多名孩子成长为人才,使得原本条件最差的学校,变成了全县最优秀的学校。
他们就像两支蜡烛,牺牲自己,为山里的孩子们带来光亮,点燃了希望,这些年来,李桂林有机会竞选乡长,陆建芬的弟弟也邀请他们出国发展,但都被他们婉言谢绝了,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些孩子,舍不得离开这片他们用汗水和青春浇灌的土地。
2008年,李桂林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同时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他们的行为,展示了什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无边的大爱。
李桂林夫妇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偏远艰苦之地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和深沉的爱。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哪怕在最边陲、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够不忘初心,默默付出。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