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参加抗美援朝,但不久后他的身份暴露了。
1933年,砂原惠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热爱和平且专注于技术的人,当时在满铁供职,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他们全家迁移到了中国东北,于是砂原惠的童年便在这片土地上度过。
在中国,砂原惠的父亲亲眼目睹了日军暴行,这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同时也更加坚信和平的可贵,他并没有把军国主义思想灌输给儿子,而是始终教育砂原惠要心怀善良,不要恃强凌弱,父子俩常常一起,偷偷接济那些被抓来做苦力的中国劳工,砂原惠也和中国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从未感受到敌意,反而觉得他们格外亲切。
在抗战胜利的前夕,砂原惠的父亲预料到日本很快就要战败了,因此他提前把妻子和孩子送往了大连,希望能让他们尽早回到自己的国家,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日本投降来得太快,砂原惠一家没能赶上回国的船,父亲也在此时病逝,留下孤儿寡母在异国他乡。
战败后的东北,对日本人来说,处境艰难,砂原惠和母亲为了生存,隐姓埋名,四处漂泊,最终在辽宁北镇县的一个村子里落脚,砂原惠改名张荣清,到地主家放猪,他很少说话,生怕被人发现日本人的身份。
那段日子,他们受尽了苦难,但也感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善良,尽管生活贫苦,当地人并没有为难这对母子,反而教砂原惠说中国话,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让砂原惠一家分到了一块地,这片土地,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也让砂原惠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激,他暗下决心,要为这片收留他的土地,尽一份力。
1948年,砂原惠瞒着母亲,以张荣清的身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砂原惠一心想重返战场,于是暗地里把自己的国籍改成了中国,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但不久,他的真实身份就被揭露了,一个日本人出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这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砂原惠最后回了国,被分配到东北老航校任职,在那里,他注意到一些日本战犯竟然能享受到白米饭,与此同时,许多中国百姓却依然忍受着饥饿,这让他感到非常不舒服。
1955年,砂原惠因母亲思念故乡,便带着她回到了日本。尽管如此,中国在他心中早已成为了另一个家,回到日本后,他持续投身于中日友好事业,并且多次往返中国,继续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探望老战友的时候,砂原惠深深体会到了中国的发展变迁。
他甚至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这让他可以更便利地穿梭于中日两国,在晚年,他常在日本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点滴,以及不忘提醒人们日本过去在中国的过错。
砂原惠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选择和认同的故事,他本可以回到日本,重新开始生活,但他选择了留在中国,为新中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他本是日本人,却在中国找到了归属感,最终认同了这片土地,认同了这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