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傅作义为什么后来跟共产党合作,这个原因恐怕是太原保卫战前决策会结束时,周恩来对他一再劝说, 抗日战争是长期的,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背城死守,焦土抗战的主张是错误的,不足为训,要从最后胜利看问题,能够争取时间就是胜利,务请深思熟虑,多多保重。 对于太原保卫战傅作义 之所以敢挺身而出,一则是阎锡山故意逼迫,另一个很大原因是按照既定战役计划方案原则,是依城野战,即真正战场是摆在太原城外,由东、北两个方向的陈长捷部和孙连仲所部,另外还有从忻口退回的王靖国孙楚部正经过太原…… 周恩来的劝说,其实是他不好直接说透,因为根本就不相信王靖国、孙楚以及陈长捷和孙连仲会真心冒死执行作战计划在太原城野外跟日军战斗,这些部队全部都是刚从各战场败退的溃军,当时,阎锡山已下令他最核心主力7集团军杨爱源率部快速撤离,根本就没想守念头,最后肯定只是他一人被日军围着打, 傅作义是抱着成仁之心,还特意给家人写了遗书,……作义自幼从军,戎马半生,只知为国为民,早置生死于度外,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而后来傅作义本人也非常清楚自己独自承担责任,以至太原战役最紧要之时,副军长曾延毅和带着亲信擅自打开城门逃跑时,他也没下令去阻拦。 他虽然卫立煌偷偷暗中给傅作义是一纸相机撤退的手令,还关心的说,你现在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过我看太原是无法守下去的,从结局看问题还看,必要时需要撤退,责任由我负好了”, 其实卫立煌只是战区副司令一职,是取代不了战区司令阎锡山的处罚, 而当傅作义按照老蒋亲自下达指令,退回来后,阎锡山仍气势汹汹逼问他,你过去守涿州守了83天,为什么太原才只守了七天就扛不住了,而且对其所部损失只字不提补充,这明摆着大有拿他开刀,以充太原失守替罪羊名义架势,而偏巧在他以为性命不保之时,身在重庆的老蒋竟然给傅作义给他下发了任命为他为北路军前敌总司令的头衔电令,此令一举救了他的命。 这份恰到好处的任命是十分蹊跷的,有关历史学家能不能从史料中查到这份电报的来历,以及产生的缘由。但可以肯定与周恩来有直接相关,因为他当时是军政副部长,从其在战区职责上实际上是监军,故然是卫立煌最后央请让老蒋下达撤退令保了傅作义,但要任命新的职位却不那么简单,而作为军政部长的周恩来跟陈诚私交甚好,联合陈诚说服老蒋,并摆平上层,显然是要比卫立煌更有说服力。 阎锡山对傅作义识别的判断比老蒋其实要高明,傅作义确有独霸一方野心,更有恃才傲物秉性。而老蒋则认为傅作义想当据守地方一霸军阀,不过是他面子观强,依然想依赖国民政府一纸任命来堂堂正正做一员封疆大吏私欲,只要他的队伍有军统插入把控,有中央军守着,无论傅作义怎么样也都翻不了天,但却没有想到过傅作义会翻脸一天,严格来说,他向林彪放下枪,其根本在恨老蒋,平津战役前,只有他最在意35军郭景云不断跟华野斗,直到被消灭,他都没有能力调动李文兵团二十多万人!更不用说利用北京古城,跟共军死战到底玉石俱焚最后背上千古罪人骂名想法 。 对阎锡山妒忌英才贤能其手段太过狠毒最有感悟则是陈长捷, 陈长捷骂阎锡山封建迷信独裁,实际上是恨他薄情寡义,却没有想到傅作义对他只是表面上讲情义,其实更会玩阴的一手,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以前,只用董其武、孙兰峰,连起用后起之秀郭景云也从不没让他去带过35军, 早年他始终没弄懂阎锡山为什么一直在排挤、打压他,乃至对他驱逐,却都没有回过神来,固然他如同没脑子旧军人一样愚忠,执行命令如同疯狗一般,让他打谁他就去打谁,管他是日本鬼子,还是去长途奔袭抗日决死队以及八路队伍,他打起仗不要命,但这恰恰犯了阎锡山留得青山在保存实力大忌。而看中陈长捷顽愚这一特点不仅是老蒋,最终还是被傅作义利用了,明明林彪百万大军已围住情况下,还让他去守天津,偏他当做感激傅作义的知遇之恩,结果落得个当俘虏命运。 傅作义 其审势明断眼光令很多将领叹服,除了卫立煌外,杜聿明从东北前去指挥徐蚌会战前,还专程跑到他讨教,这两人都是指挥过孙立仁廖耀湘邱行湘一众党国军中首屈一指精英,别说除了行政上司老蒋外还敢稍稍顶嘴,实则还真没服过谁,像陈诚白崇禧之流根本就不想理。 比如在后来的平津战役时,正是由于他盲目自信而他迟迟不肯愿听从老蒋一再劝说,又不愿屈从于林彪,其根本还是在于他不愿屈尊,跟着老蒋或投奔李宗仁帐下,跑到广州或者台湾过寄人篱下生活。 认为自己大不了向西北一撤,守着一片天地,凭自己管理地方的能力,依然有能力东山再起,直到自己嫡系部35军消灭102快打光,陷入重围,而防守天津的一向敢打死拚的陈长捷,仅守了二天都不到,他这才彻底死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