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撒贝宁说:“我在上初中时,班主任有次把我妈妈叫到学校,很严厉地说到,你家这孩子如果好好教育,今后能成才,但如果不好好教育,今后就是社会的败类、累赘,然后我妈就哭着回来了。 回到家以后,就审问我,说你在学校干什么了?老师给你这样的评价,你是想气死我吗? 那段时间嘛,叛逆,老师如果说不是很负责任,不管的话,那我可能就在学习上出问题了,那会班主任看出了我的问题,所以就把我妈叫去了,他们的告诫,让我慢慢的学习这有了清醒的认知。 很感谢老天爷在很多关键时刻,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就比如说我遇到的老师真的都是最好的老师,我特别的感激他们对我的教育。” 撒贝宁的成长故事并非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小时候,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经历了迷茫和叛逆的阶段。尤其是在初中时,撒贝宁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极具叛逆心态的年纪。 那时他对学业毫无兴趣,反而迷恋上了打篮球。篮球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每天都沉浸其中,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学业。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撒贝宁甚至开始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成绩也因此逐渐下滑。篮球带给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他忽视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心里认为只要篮球打得好,其他的事情就不那么重要。 然而少年时期的这种极端迷恋并没有为他带来长期的优势,毕竟,篮球作为一项运动,除了天赋和努力,还需要恰当的身材和条件,而撒贝宁显然没有在这一方面得到优势。 正当撒贝宁的叛逆行为越来越严重时,班主任开始意识到他的问题。老师看出撒贝宁的迷茫和不负责任,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班主任将撒贝宁的母亲叫到学校,进行了一番严厉的批评和告诫。班主任直言不讳地告诉撒贝宁的母亲:“如果你家孩子不及时教育,将来他可能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成不了什么大器。” 这一番话像一记重锤砸在撒贝宁母亲的心上,她听后悲痛欲绝,眼泪夺眶而出。回到家后,她没有选择轻描淡写,而是直接找撒贝宁对质,怒气冲冲地问他,为什么会让老师对他如此失望,是否想气死她。 那时的撒贝宁还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的世界似乎只剩下篮球,而对家庭和未来的责任感则显得有些模糊。 面对母亲的愤怒与焦虑,撒贝宁的心情并未像大多数叛逆少年那样充满抵触。相反,他开始渐渐明白,自己正站在一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上。 班主任的批评与母亲的责问,尽管让他感到痛苦,但也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如果继续沉迷于篮球,忽视学业和未来,自己可能真的会陷入困境,甚至迷失方向。 那个时候撒贝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不仅仅是建立在篮球的梦想上,学习才是为人生打下基础的真正关键。 而这份觉悟,也让他逐渐找到了生活和学业的平衡点。于是,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合理规划时间,确保自己能够兼顾篮球与学业。虽然他依然热爱篮球,但他不再盲目地投入其中,而是学会了用更为理智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兴趣和未来。 撒贝宁常常提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老师,他认为这些老师不仅教会了他知识,更为他提供了人生的指引。班主任的严厉、母亲的关爱,以及老师的耐心帮助,都是他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可以说,撒贝宁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也得益于这些“良师益友”给予他的启发与教育。 事实上撒贝宁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受益于老师教诲的例子。很多孩子在迷茫的时候,正是因为遇到了一位明智的老师,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往往能在无形中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这些有深度的教育影响,让孩子能够明辨方向,成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撒贝宁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外部环境的推动,更是他内心的觉醒。从那个年少轻狂的少年,到逐渐成熟的成年人,他在不断的反思中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 他自己也在很多采访中谈到,正是老师们在关键时刻的帮助,让他能够走出迷茫,坚定地迈向自己未来的舞台。 与许多人相比,撒贝宁在成长过程中少了一些波折,多了一份幸运。无论是来自家庭的支持,还是学校老师的引导,这些都成为了他能够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而他自己也十分感恩,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那些“无私奉献的老师”和“悉心教导的父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生的启蒙。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和迷茫时刻,但幸运的是,我们总能遇到一些给予我们指引和帮助的人。 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朋友,他们的支持和教诲,都是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希望。 对于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来说,理解自我、调整方向,始终是走向成熟的必要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恩那些曾为我们指引方向的人,因为正是这些“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综艺《可凡倾听》撒贝宁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