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频道主题书籍分享之——《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增订本) 张瑾 著 二三十年代,是民国历史的重要阶段,对西部中国的重庆而言,又是该城市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期。这十年,重庆经历了一个不充分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作为近代长江上游封闭内陆的开埠口岸,重庆的现代化进程异常缓慢、艰辛,反映出近代中国内陆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轨迹。因而解剖重庆这一历史时段,具有典型意义。作者在传统史学的微观实证研究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结合,利用丰富的中外文档案文献、地方史志,充分借鉴中外学术界新研究成果,将这十年的重庆置于近代中国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大背景加以考察,探讨了近代“条约体系”的差异性,为中国城市多元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典型的内陆个案。作者试图从理论上构建近代重庆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发展轨迹以及运行规律,提出了“从重庆发现历史”的思考。就重庆城市发展历史研究看,作者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的“开放”格局的分析也是独特的。作者抓住了四川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黄金水道”——川江。作者指出,重庆占据川江枢纽区位,使其与外界处于一种“潜在”的交流状态。这样的思路给四川军阀防区政治研究注入了新的特点。由此,引出了影响民国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特殊群体“下江人”“旅外川人”等概念。作者指出,在防区制“封闭自为”的客观条件下,“下江人”“旅外川人”成为沟通川内外的重要媒介,放大了沿海“现代性”要素对重庆的冲击与辐射效应。
本频道主题书籍分享之——《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
明瑞看看旅游
2025-01-16 15:41: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