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网易股价从15美元跌到0.48美元,段永平在一片质疑中,借来100万美元,凑够200万美元,一举拿下网易152万股,此后又一路增持到205万股,占网易总股本的6.8%;一年后,也就是2003年10月,网易股价一飞冲天,冲到了70美元,随后又冲破100美元。
说句公道话,这故事乍一看像个商业神话,但再一琢磨,其实是耐心和判断力的胜利。咱们也都知道,当年网易差点被贴上“过气公司”的标签,股价跌成那样,谁敢碰啊?段永平敢。他咋想?人家看中的是互联网的潜力和网易的底层价值,而不是眼下的市场情绪。这就好比捡了个被人嫌弃的旧家具,结果刷干净一看,竟是件古董。
不过咱们得承认,这种操作对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可能。为啥?一是专业眼光不够,二是抗压能力不行。股价跌成那样,得有多大定力才能坚持?大多数人只会跟风,跌了就跑,涨了才追,最后被市场“收割”。说白了,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投资不是靠热闹,而是靠冷静和对未来的清晰判断。
而从大的经济环境看,这事也说明了一点——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往往就在那些被忽视的地方。互联网当年是新兴行业,今天类似的故事可能会发生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这些领域。机会是有,但敢不敢抓,就看个人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