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闹乌龙,毛主席划掉名单中一上将,后来才知竟错怪了。 这是一次新中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2025-01-17 15:58:02

1955年大授衔闹乌龙,毛主席划掉名单中一上将,后来才知竟错怪了。 这是一次新中国非常有意思的是“乌龙事件”,1955年开国大授衔,毛主席看过名单后,竟然划掉了一个“准上将”的名字,事后才发现,竟然是搞错了,这是怎么回事? 提起那次授衔,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那份厚重的“花名册”,册子上共评选出了10位开国元帅,10位开国大将以及55位开国上将。 但是,在最初的那个版本,开国上将其实有57位,多出来的那两位分别是李聚奎和王建安。 李聚奎没能参加评选还算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毛主席带头制定了一个规则,那就是只要是参加了地方工作,那就应该主动退出评选,李聚奎就是因为这一条,不过后来他重回部队,还是被授予了上将。 王建安就不一样了,授衔时的他没有参加地方工作,且按照他的资历和战功,理应被授上将,可最后,毛主席还是把上将名单中他的名字划掉了,归到了中将那一栏里。 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毛主席看来,他这个人的性格有缺陷,正如批注中所写的那样:“此人太过骄傲自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王建安之前都有什么经历呢? 王建安的革命经历跟其他革命家都很相似,他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计只能给地主家打工,每天都要忍受着被欺辱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加,王建安心中的怨气越积越深,终于,16岁那年,他忍不了了,一把大火直接烧掉了地主家的房子,然后便逃了出来。 独身一人的他一开始靠乞讨度日,后来选择了参军,当时的他什么也不懂,迷迷糊糊就成了吴佩孚手里的兵。 部队里的生活可比沿街乞讨好过多了,最起码不用担心冻死饿死,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在部队里待了没多长时间就跑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部队生活条件好是好,但里面的生活实在太过压抑,士兵们之间尔虞我诈,甚至比地主还要狠,这不是王建安想要的生活。 回乡后,为了反抗蛮横无理的地主,王建安加入了当地“农协”,1927年,听说红军是人民的武装,他毅然决然成为了红军的一份子,不管是革命斗争还是抗日战争,他都冲在队伍最前列,因此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和表彰。 可是,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王建安“闯祸”了。 从王建安小时候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脾气耿直、性格火爆,并且嫉恶如仇的人。 领兵打仗的时候,王建安也是军中出了名的暴脾气,手里的人如果犯了错,肯定少不了他的一顿批评。 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安担任了东野的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一次打仗的时候,他就跟陈毅的打法起了冲突,两人互不相让,甚至还大吵了一架。 实际上,两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而且两人吵架后,很快就握手言和了。 但是,两人吵架的事却在部队内部传开了,一些对王建安缺乏了解的人就谎称他“骄傲自满”。 一来二去,这事传得越来越邪乎,毛主席所听到的版本,也是添油加醋的版本,所以,在1955年的授衔中,主席一生气,便划掉了王建安的名字。 授衔过后,王建安的老战友们发现了不对劲,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个误会,大家纷纷找到毛主席求情。 在听取了多方的表示后,毛主席也意识到了这起“乌龙事件”,第二年,中央便给他补授了上将军衔。

0 阅读:409